很快,那幾本小冊子就到了李世民的手裡。
看著上面的內容,李世民也是嘖嘖稱奇,看向房玄齡的眼神,隱約帶著些責怪。
“好你個老房,有了這樣的好事,居然不叫上朕,這也太不夠意思了吧!
還有這些冊子上面的字跡,也不知是怎麼弄的,居然好像仿得還是王右軍字型。
難怪範鴻這些人拿這說事了,別的不說,就說這精湛的製作工藝,還有上面關於你房氏家學的內容,整個長安除了你們房家,還有誰弄得起?”
“哎呀呀,陛下,此事微臣真的不知道啊!”
房玄齡哭喪著臉,頗有一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既視感。
可是翻著翻著,表情就變得微妙起來。
“你還別說,你真還別說哈,這冊子上的東西,弄得還真挺好,就是不知有多少人看過了?”
學問這個東西,最看重的還是傳播度。
《論語》,《道德經》這些東西為啥能成為傳世名篇,還不是因為看的人多嗎?
“敢問範夫子,這幾本冊子,您是從哪裡得到的?還有嗎?”房玄齡有些期待道。
“呵呵……怎麼都到這個時候,房大人還打算裝傻充愣?
你把這些冊子弄得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老夫不過是買了幾本《論語註釋》就被那攤販硬塞到了手裡,房大人,好魄力!好手段啊!”範鴻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竟然是這樣!老夫莫不是在做夢?”房玄齡聽到訊息,大喜過望。
他這才想起來,似乎前段日子,自己兒子房遺愛鬧起脾氣,離家出走,還將自己的書庫給搬空大半。
在那些藏書之中,便有如今冊子上的文章。
“這小子,不聲不響地倒是給老爹一個驚喜啊!”
房玄齡撫摸著鬍鬚,忽然臉上略帶遺憾道:
“早知如此,就該把壓箱底的那幾本好書交給他,好教世人看看我房家的底蘊,誰還不是詩書傳家了……”
作為大唐的宰相,房玄齡也有著自己的委屈。
明明出身不差,但就因為明顯站隊李世民,而被山東士族冷嘲熱諷,排擠出了文化圈子。
好在李世民對他信任有加,朝堂上每有大事,都事無鉅細地問詢於他,極為看重。
這才讓房玄齡感動得一塌糊塗,肝腦塗地,以報知遇之恩。
現在好了,有了這些流傳甚廣的小冊子,可以預見的是,他房家的名聲自然會與日俱增。
那時候世人對房家治學的評價,就不是士族可以掌握的了。
“嗯?”
想到這裡,房玄齡心中不由一驚。
因為他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裡面,怎麼透著些詭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