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人名為王崇,字子遠,現為二品文散官,光祿大夫之職。
所謂散官,其實來源於漢朝的散騎常侍,並沒有什麼固定職位,只充當皇帝顧問的角色。
對於五姓七望的宗主,李世民認為這樣的安排是極為合適的。
既能體現朝廷對他們這些士人的尊重,又不希望這些人亂攪和在朝局裡。
你不是自詡清貴嗎?
你不是德高望重嗎?
行啊,咱這就給一個最清貴的職位,只要瞎不摻和,隨你高興便是了。
就算不來上朝也無所謂。
所以自從被封了光祿大夫之後,王崇還就真沒怎麼上過朝,畢竟要維持自己文人清貴的矜持嘛。
漸漸地,李世民都快把這個人給忘了。
可沒想到,今日在這個關鍵時候,這人又突然跑了出來。
“怎麼,王卿家有話要說?”李世民笑著問道,還算維持著基本的體面。
王崇點了點頭,一臉嚴肅道: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這春秋兩獵,尋常人看似遊戲,實則也是君王彰顯威儀,播散仁德之機,魁首者,則是天子使臣,又代君狩獵之職,陛下怎可將其私相授受?”
聞言,李世民皺著眉頭點了頭。
心想說這貨把圍獵的事情,上綱上線到這個地步,該不會沒憋啥好屁吧?
果然,就見王崇繼續說道:
“前些日子,陛下令人編撰《氏族志》,微臣以為此乃陛下欲以海納百川之心,招納天下士人之舉,山東士族雖有微詞,但微臣卻是極為支援的……”
“嗯?”
聽到這話,不只是李世民,就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有些意外了。
這五姓七望不總以家族傳承血統自居麼?
想當年,別說是李世民,就算是房玄齡這樣的重臣,想要迎娶人家那邊的女兒,也是被橫挑眉毛豎挑眼,嫌棄了好一陣。
李世民之所以讓編撰《氏族志》就是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別的不說,至少讓李家和一些相近的勳貴漲漲排名。
當初為了修這個《氏族志》可是費了好大的事,後來還是趁著崔家出事,以此為契機,攜大勢強行推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