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青春燃燒在葉爾羌河畔> 第一百五十六章 採棉機的歷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六章 採棉機的歷史 (2 / 2)

福生自然是站在門口迎接,順手接過崔鐵軍的腳踏車,幫他停好。

“這是之前一起做研發的時候一些資料,雖然現在也不是什麼保密的東西,但是還是不要亂傳,自己先看一看。”崔鐵軍把資料給他,就去食堂吃飯了。

福生抱著資料,喜不自勝,像這樣的機密檔案,平常的時候他一個大學生哪能接觸到?也就是最近採棉機各大農機企業都在研發,因此,這份資料在農機行業內部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福生蹲到保安室門口,就急不可耐地讀了起來。

資料上說:蘇聯在1924年就開始研究採棉機械,到了1970年,機械化收穫面積就達到了31.6%,現如今估計都能達到50%左右,擁有采棉機約兩萬臺。

棉花種植比較集中的地方在烏茲別克,這裡是蘇聯機械化種植棉花,收穫和清理加工的研究與生產中心。

自1934年開始,採棉機械的研製工作初期是以氣吸式和梳刷式原理為主,但是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而時間來到了1936年,研製出了垂直採摘錠式採棉機,這種機型的採摘部件的結構簡單,製造容易,並且價格較為低廉,因此得到了重視和發展。

烏茲別克的機採面積已經達到了將近70%以上。

而美國從1850年就開始研究棉花機械化收穫技術,光是專利就申報了1000多項,直到1942年,採棉機投入批次生產。

1964年,基本實現了採棉機械化,到了1975年,棉花機械化收穫程度達到了100%,從機採棉的種植、脫葉催熟,到機械收穫、田間貯運、清理加工乃至檢驗、紡紗形成了完善的技術體系,現擁有采棉機也達到了三萬多臺。

美國機器的特點是“結構複雜,工作部件為雙採摘滾筒配置,但是製造工藝水平高,質量可靠。

福生正看的津津有味,都還沒發現崔鐵軍已經站到了他身邊。

看著福生這麼入迷,崔鐵軍也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輕輕拍了拍福生。

“看的怎麼樣?”

福生這才反應過來,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剛看太入迷了,沒注意到您過來,我看現在主要就是蘇聯和美國的機器比較多。”

崔鐵軍掏出煙來紮了一口,回憶起了之前搞研發的日子。

“是,現在市面上流通的最主要的機械也是這兩種。

先說蘇聯的,蘇聯的機器結構簡單,當時我拆的也就是蘇聯的機器,其實原理也不算太複雜,如今,咱們自主研發的也能和這個媲美。

但是美國的機械結構就複雜多了,皮實也耐用,但是核心技術不對咱們開放,要想研究出更加精密的機械,還得下苦功夫。”

這兩種機械的特點,崔鐵軍自然是知道的,他們之前實驗的其中一臺就是蘇聯的XBH1.2AX型2行採棉機,另一種則是美國的凱斯公司2022型2行採棉機。

“我們之前實驗的兩個機器,一個型號就是蘇聯的XBH1.2AX型2行採棉機,另一個則是美國凱斯公司的2022型2行採棉機。

蘇聯機器便宜,美國機器就貴了,一臺價格700萬,這可是700萬啊!但國內其他地方用的也都是美國的機器,第一個原因就是皮實耐造,第二個和咱們的種植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蘇聯機器的垂直錠採模式,現在咱們基本不用了,最後決定還是研究美國機器,現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美國迪爾公司和凱斯公司的機器,用的就是水平摘錠模式。”

這個模式那個模式,聽的福生是一愣一愣的,這些他都還不太清楚,但他打算把這其中的奧妙一個一個都搞清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