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形成了中字格局的道路,囊括整個慶和縣。
盤活所有鄉鎮的經濟命脈,成為經濟走廊,讓慶和縣的所有商品都能走出去,讓全國的遊客都能走進來。
這就是楊東構思了一晚上的全部設想。
不,準確來說是楊東兩世為人,看到了後世經濟發展趨勢和思路之後,對慶和縣發展的一次融合設想。
當然想法寫在紙上很簡單,似乎像是意淫一樣的隨時可以實現,但現實做起來一定很難很難。
首先就是肅清貪汙腐敗之流,改善營商環境,從而徹底扭轉營商環境,之後治安要好,社會要穩定,老百姓要相信政府,這些都要花費時間。
這些還只是準備期間的工作,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就要和省裡和國家要政策,要鐵路,要公路的資金。
俗稱跑資金,這個過程一定會被耍的暈頭轉向,但是沒辦法,必須這麼做。
想要讓國家級高速公路和鐵路穿過慶和縣的三四鄉,可不容易,必須得磨破了嘴皮子,還得打動市委,省委領導,之後爭取和國家部委領導搭上關係。
國家鐵路與公路政策要到了之後,剩下的就是錢的事了。
而錢是最大的事,但也是最小的事。
如果是個人的話,錢就是最大的事情。
如果是縣出面,和銀行貸款個幾個億十幾個億,都不是問題,主要是要有償還能力。
資金,政策,環境,缺一不可。
這三者即便都有了,那也不過是地利人和,還要有天時。
天時也就是運氣,那就要看慶和縣有沒有這個運氣能夠發展起來了。
慶和縣如果經過自己這麼多折騰規劃,發展起來了,自己就可以騰雲而起,成為有功之臣。
如果自己折騰完了,公路鐵路都有了,縣路也有了,貸款也拿了,旅遊區也建了,結果無人問津。
那麼自己就要承擔全部罪責,就會出現在新聞頻道,法制頻道,反腐頻道了。
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為了政績不惜一切代價,這些帽子都會出現在自己的頭上。
說白了一句話,成者王敗者寇。
但是不賭不行,不賭沒辦法讓慶和縣富裕起來,發展起來。
如果只是做個流官,鍍金官的話,楊東有一百種方式造一個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