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於這些罪責並不嚴重,而且主動交代問題,並且貢獻的確很大的,他也會適度的幫一下。
做幹部,做領導,要靈活,腦筋不能死。
腦筋死的話,坐不到高位。
“那就行。”
關木山聽到楊東這番話之後,也就鬆了口氣,放下心來。
只要楊東不違法不違規就行,可別真的以權謀私。
說到底楊東還是在以權謀公的範疇之內,雖然說出去不好聽,容易遭人非議,但是身為領導幹部,也得有這樣的魄力和手段,也要有這樣的膽魄。
看來楊東已經清楚,該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幹部了。
不走兩極化,兩極化也就是不極端的剛,不極端的妥協。
太過於剛是不好的,在體制內不會有好下場。
太容易妥協也不好,很容易喪失原則性。
楊東這麼做就剛剛好。
而且還把公事辦了,具體到這個犯錯幹部,還會感激他,一舉兩得。
“你這麼說的意思是不是,你這個親戚,堂伯之前是幹部,但這個幹部犯過錯,已經被免除職務了?”
“你現在找顧同部長,是想重新起復這個幹部,是不是?”
關木山很聰明,楊東沒有說的那麼詳細,他已經猜出前因後果。
“是的,因為他交代的東西,的確是巨大貢獻,完全能夠彌補他所犯的錯。”
雖然功過不能相抵,但是多數時候組織還是會給其機會。
畢竟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才是主要。
黨組織,國家,紀委的目的,都是為了挽救犯錯幹部,使其積極改正,走上一條正確的路。
如果只是單純的處理掉了,除了短暫的震懾一下其他幹部之外,毫無意義,這也背離了紀委這個部門設立的初衷。
“直接說,是誰啊?”
關木山開口,想問的明白一點,直接一點。
“開陽縣前稅務局的局長,楊旭。”
楊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