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八十多歲,家裡面就他自己一個人和保姆,老伴五年前就去世了,兒女們都忙,在政府的,在軍隊的,在國外的,在經商的,想見他們一面,不知道猴年馬月。
那些孫子孫女,外孫子之類的倒是經常回來,可是對他這個爺爺(姥爺)比較畏懼和陌生。
楊東的年紀,也是他孫子輩的年紀。
“孩子,知不知道去年的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是多少?”
童工臉色已經沒有笑了,逐漸變為凝重和認真。
楊東看到老爺子神色上面的變化,就知道這個問題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既然童老讓自己回答,自己也必須回答。
“我國去年全年城鎮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為13786元,比2006年增長了17.2%,扣除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際增長12.2%”
“農村的話,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140元,比2006年增長15.4%,扣除價格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際增長9%”
這些資料都在楊東的腦子裡面,上輩子就記得死死的,本身就是農辦人員,對農村的資料格外敏感,繼而對所有資料都敏感。
或者可以說因為上輩子比較失敗,所以工作的時間除了下鄉之外,就是背資料,看書,看新聞,反倒因此因禍得福,在這輩子有了用武之地。
“小同志,真實情況,你知道嗎?尤其是農村?”
他臉色沉重的問著楊東。
現在的年輕同志記憶力倒是不錯,可惜啊都是紙上談兵。
真實的資料如何,誰都心裡有數。
童工見楊東沉默之後,便是微微搖頭笑了。
他也沒打算讓楊東真的回答,現在年輕的小幹部早已經脫離人民群眾嘍,哪裡還能回答上來?
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可能年輕人連糧食作物都分不清楚,連自己吃喝從哪裡來都分不清楚。
就問一句,玉米作物有多高?芒果作物有多高?水稻作物生長在哪?西瓜接在什麼上面?花生是接在樹上還是藤裡?評論區也可以討論一下,絕對有很多不知道的人。
然而就在童工準備自己自問自答的時候,楊東開口了。
“童老,我就是農村人,現在全國最惡劣的鄉下,農民的收入每年大概真的不多,也許只有五六百元,城鎮要好一些但最低工資也就七八百元而已。”
“貧富差距存在,客觀事實!”
楊東語氣極其嚴肅的給出結論。
這讓童老神色帶著一抹激動,望向楊東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