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說:“這個時候,還是東漢末年,漢獻帝還在位,所以不應該直接這麼說漢朝400年。”
李老師笑著說:“好,就是這樣,要帶著問題讀書,這樣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與此同時自己也就有了進步。這位同學非常棒。”
停頓了一下,李老師繼續說:“由於《三國演義》是一本通俗,主要的價值在文學上,所以為了對仗工整將姜子牙和張子房一起用來抬高諸葛亮的身價無可厚非。”
“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在往後的日子裡讀書不要囫圇吞棗,要做到邊讀書邊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從書本中汲取營養。”李老師繼續說。
這時吳真實才發現,雖然自己有看了很多遍《三國演義》卻對裡面的很多內容缺乏仔細的思考。
充分的領教了語文老師的手段後,孩子們對於其他的任課老師自然就開始期待了起來。
快要下課的時候,李老師要求道:每個同學都要準備一個很厚的筆記本,堅持摘抄《新華字典》中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成語部分。
下課後,李老師之前說的那個‘誠實的鸚鵡’的這番操作被同學們不斷的模仿,但是,大家都沒法達到李老師的這個效果。
不過,互相之間蹩腳的表演也非常有趣。
第二節則是地理課,上課的老師顯得比較嚴肅,眼鏡裡透露出寒光,踏著老尖的高跟鞋。
“同學們好,我叫曹松梅,是你們的地理老師也是五班的班主任。”曹老師沒有表情的說。
不過,接下來的時間,曹老師也沒有急著講書本的內容。
“大家知道有沒有哪個地理方面的傑出人物嗎?”曹老師笑著問。
自然,對於這種問題,初一的孩子大部分都顯得很茫然。
但是,老師顯然不會無故放矢。
果然,不一會兒,坐在前面的小胖子袁理拍了拍腦袋就舉起了手。
“好的,你說吧。”曹老師鼓勵的對袁理說。
袁理精神的站了起來說:“徐霞客。”
“好很好,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對了你叫什麼名字?”曹老師高興的說。
“袁理。”袁理說。
“好,接下來你就是地理課代表了。對了,接下來大家還能想到什麼人物嗎?”曹老師繼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