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殿之內。
公族卿族匯聚一堂。
“近日有關竹山道人的流言,諸位怎麼看?”秦國的國君贏孝一身簡樸,彷彿種莊稼地的農民。
“竹山道人殺羅剎城主,滅蠻神教,這些事情都是真的。近日以來,國中多有流言,說竹山道人本身實力不強,全仗了一身外物,若誰得了他的寶藏,足以稱霸天下。臣以為,當徹查流言來源,傳播流言之人,用心險惡。欲陷我秦國於萬劫不復之地。”秦國的公族公子白出列。
“臣附議。”
大殿裡眾臣紛紛附議。
認為背後有陰謀。
要麼是針對竹山道人,要麼是針對秦國。
傳播流言之人,用心險惡。
即使竹山道人真是仰仗外物,過往戰績做不得假。秦國國大,卻不能平西荒,滅蠻神教。竹山道人卻能為之。
當此大爭之世,最重要的便是清醒。
秦國在贏孝繼位之後,短短數年間,君臣同心,國君一聲令下,願為之移山填海,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因此每一道政令,贏孝都會在朝會里,經過反覆討論,確定風險和利益,才肯慎之又慎的地將其頒佈下去。
在竹山道人的流言這件事上,朝臣很快達成共識。
竹山道人很厲害,不可輕易招惹。
流言背後有陰謀。
贏孝見眾臣達成共識,問公子白,“贏白,那你覺得我們當如何做?”
公子白道:“竹山道人傳養生之道,其法清淨無為,乃有道之士。我大秦銳意進取之時,正當求訪天下賢才。臣,懇請君上親身前往竹山,請竹山道人入秦,為之供奉。”
“妙啊。”大臣們紛紛喝彩。
但是有大臣擔憂,國君萬金之軀,豈能遠離國土,前往西荒。
萬一竹山道人動起手來,他們能護住國君?
有大臣建議,派重臣前往請竹山道人入秦。
還有人指責公子白,鼓動國君離開國土,其心可誅。
贏孝將話題止住,“寡人早有此心,贏白之言,便是寡人的意思。寡人豈會懷疑他。他這樣說,正是心中無私。往後朝中,不可再有此等誅心之言。君臣相疑,大秦何時才能東出。”
他於是將國政委託公子白,輕車簡從前往竹山。
以一國之尊,相請竹山道人入秦。
大臣們紛紛感慨,君臣之不疑如此,大秦安能不興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