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人敵天下,何所道哉。”
秦川輕輕的話語聲,迴盪在天牢最深處。
黃夢失神不已。
秦川以最平淡的語氣,說出了最霸道的言語。而且絲毫不顯得突兀。因為諸子百聖,無一不是這樣的。
為了心中的道,即使天下人反對,皆始終如一。
亞聖將佈道!
黃夢忽然明白了,亞聖的新學不只是要在理學之外,再開闢一門新學,而是要與理學為敵。
亞聖的新學不是對理學的補充,而是顛覆?
理學發展到如今,最核心的觀點便是“君臣大義”。
秦川那句“陛下欲反乎。”
正是對君臣大義的強烈抨擊。
這一刀看似狠狠斬向了梁帝,何嘗不是斬斷了“君臣大義”的鎖鏈。
而且秦川看似莽撞的一斬,實則很巧妙,乃是以天下大義斬君臣大義。
可那只是暫時的。
一旦滿堂的理學之臣回過神來,或者在梁帝的引導下,他們會明白秦川的真正目的。
屆時秦川會遭到天下的反對。
天下,不是天下人。
因為真正掌控天下的其實是理學之臣,梁帝能操縱朝堂四十年,乃是因為理學將他抬上神壇。
皇帝天然的“君臣大義”加持,使梁帝面對大臣,戰無不勝。
“何苦如此,為天下人拋頭顱灑熱血,可是天下人未必記得。”黃夢很清楚,這種事是吃力不討好的。
僅是在理學身邊,發展一門小派別的學問,補充理學的不足,秦川一樣能成為聖人,一樣能享盡風光,一樣能被後世尊崇,入眾聖殿,成為人人仰望的秦子。
但是秦川選擇了最艱難的路。
這一路會非常孤獨。
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時,陰暗潮溼的地牢裡,響起周正的腳步聲。
一個老者手捧黃冊,蒼老熟悉的聲音響起,
“皇恩浩蕩……殿試一甲第一名秦川。”
這個聲音正是剛剛卸任的大宗伯發出的。
他剛在大殿上,念出秦川的文章,現在又親自念出秦川的殿試名次。
結果並不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