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別看年紀不大野心著實不小,不過有些事情不是做的越多,想的越多,結果就會越好,其中風險不足為外人道,以兩人目前的關係,交淺言深,李開復也沒必要,也沒義務提醒。
兩個人各懷心思,兩隻手握在一起.
返回彼岸科技園途中,陳默在總結和覆盤。
別看創新工場只是投了知乎,但李開復在這些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心裡,跟人生導師沒什麼兩樣,影響力巨大。
陳默投創新,收知乎,原因有二:
如果只是投資,他根本不用這麼麻煩,又是拽著李開復,又是親自來談,直接扔幾千萬,領投下A輪,剩下幾輪跟投,彼岸也能成為知乎前三大股東,但他想要的是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
今年陳默堆影視娛樂渠道方面是有計劃的,首先把A站轉型彼岸影片,主打長影片+直播、抖音屬於短影片、頭條為圖文類資訊分享平臺。
年前春晚大戰雖然最後結果是好的,當讓陳默意識到,光有陳彤那邊的“海軍”和全軍出擊線下龐大“資料女工”是不夠的。
在沒有或者說缺少中間資訊傳遞媒介下,但過程有些事倍功半,因此渠道媒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像知乎這種問答互動類社群將補全彼岸媒體矩陣版圖最後一塊缺失,後續將成為彼岸資訊渠道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此藉助李開復影響力,助力收購知乎,這是其一;
第二、創新工場裡面現在和後續有不少好的專案,善於量產明星專案,像美圖、暴走漫畫、曠視科技等等
而且型別不僅侷限於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電子器械各領域均有涉獵,彼岸入股,並讓彼岸創投合作,相當於把投資版圖擴大了一個維度,自己利用先知更方便快捷地“點菜”;
投資這些現成的將會大大降低時間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大廠在投資領域四處出擊的原因。
遍地撒網,總會出現一兩條錦鯉,而自己會讓錦鯉的數量放大十倍。
下午回到公司後,陳默趕緊處理積攢下來的集團事務。
A站轉型的方案審批、年前周受資考察後一批投資名單的最終選定、新年集團各子公司的預算匯總、機場建設進度報告、各重點投資專案發展情況的郵件.
陳默辦公用的郵箱裡待辦有三十幾封,這還是他春節期間加了幾天班原有郵件處理一空的情況。
節後到現在不過三四天,又攢了這麼多。
除了這些被動處理的工作,還有幾個他想主動去幹的事情,比如集團規模發展越來越大,涉及資金越來越多,一些第三方審計巡視組、集團見輪崗等方案也開始謀劃起來。
外功越來越強,內功的修煉也要相應跟上,否則極易走火入魔。
陳默愈發感覺自己天天工作內容就是點評、給出建議和方向,視察、開會、洽談,其餘大部分工作就是來審批工單和回覆。
這讓他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批奏摺的。
只不過一個透過傳統方式提筆,用印,一個透過電腦打字,審批。
工具不同,形式一樣。
一個集團區區萬人經營都如此繁雜,更何況更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