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過去,張汝京看得非常仔細和認真,時不時提一些非技術層面的問題,陳默在一旁能答盡答。
累計50億的投入。
近千人的晶片技術專家團隊、近五分之一重金聘請的外籍晶片專家、博士佔比近三分之一、員工平均年齡36.2歲.
目前正在進行45奈米處理器的研製,已經處於臨門一腳的狀態。
現在晶片製程工藝每隔兩年,就會推出新一代的先進製程技術和處理器微體系架構。
07年是45奈米、09年是32奈米、11年也就是去年迭代到了22奈米。
據張汝京瞭解,等到明年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就會有16奈米甚至更先進的處理器晶片出現。
也就是說米岸芯昇落後世界尖端晶片兩個世代的差距。
即便米岸芯昇現在突破了45奈米的技術難關,也只是達到5年前的工藝水平,換句話說,這些45奈米的晶片,即便生產出來也都是沒有價值。
張汝京摘下自己老花鏡,揉了揉略顯酸澀的眼睛,還是決定先兵後禮,把這些情況提前跟陳默挑明瞭更好,
“.45奈米晶片即便生產出來也是淘汰的產品,沒有什麼價值。”
“積攢經驗值麼,我懂,不過45奈米也並非沒有用處,雖然像手機、電腦、平板這類的科技產品用不上,但用在小家電上正合適。”
“這倒是個不錯的路子,不過跟投入的資金依舊不成正比.”
說到這,張汝京頓了下看著陳默的眼睛,“之前我說過,米岸芯昇自從創立就是一個追趕者的姿態,屬於花錢買時間。
之前在中芯我就是這麼幹的,但被人看做急於求成,畢竟企業終究是要盈利的,我失敗了。
世上沒有既要又要的好事,只能保一頭。
現在的中芯國際已經轉變了發展方向,從之前的追擊者變成了務實者,尋求盈利。
如果我來米岸芯昇,就想繼續加速晶片科技研發進度,前幾年你就不要想著盈利,只有追趕甚至超越才能談收益。
數百億的投入,數年的投入,未知的回報~
你能等得起麼?”
陳默颯然一笑,“老爺子,箭早就射出去了,您老就就不要再試探我的決心了,誰都知道搞晶片風險高,但一旦成功收益將是巨大的。
我和雷總都不是半途而廢的人,在米岸芯昇之前我們已經做好最壞結果的打算,並且能坦然接受,所以剩下的只剩梭哈、買定離手、一往無前,僅此而已。
技術團隊組建好了,梁孟松我也拉來了,資金只會由彼岸和小米兩家持續注資,後續不會任何其他資本摻雜進來。
您之前在中芯未竟之事,米岸芯昇將會實現您理想的舞臺!
來吧,米岸芯昇需要您,華夏自研晶片更需要您!”
陳默目光灼灼地看著張汝京,後者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而是直接轉身走到一個角落,開啟書房的保險櫃,從裡面拿出一些資料,
“之前我跟孟鬆透過電話,他想要實行跳代戰略,我覺得可行!”
“跳代?”
“按照正常研發程序來說,45奈米突破後,下一代應該是32奈米,而跳代則是跳過這個代次,直接進行22奈米的攻關,這樣能極大縮短研發週期,當然難度和風險也會提高,非常時行非常事,我認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