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刊文表達觀點:具有深厚技術實力和平臺優勢的巨頭將成為市場加速引擎,在這些企業推動下,預計2013年個人雲將進入普及期。
上午大會剛公佈國家關於4g的規劃和建設,移動手機上網使用者規模進一步擴大,可以想見再加上雲端計算,明年將是網際網路的沸騰之年。
趁著其他幾個大佬高談闊論的間隙,陳默頭腦風暴起來
其實來參加大會之前,陳默特意帶著集團高管團去望京雲端計算那邊探了下班,王堅博士帶領彼岸高管團參觀介紹目前成果。
現在彼岸雲端計算技術團隊達到將近五百人,由於核心團隊成員都有數年雲端計算所積累的經驗,踩著阿里雲上位的彼岸雲目前基礎服務已經搭建完畢。
按照計劃年底前彼岸雲端計算將會對張小龍的微信小程式開放平臺,提供基層的計算儲存服務,預計年底前完成,這是落地產出之一。
還有一個就是彼岸雲端計算開放平臺,這得益於年中的時候貴州機房搭建完成,無論伺服器叢集、儲存還是網路頻寬都具有豐厚的硬體資源,可以為彼岸雲提供有力支撐,進行各種專案的演練和除錯,預計明年初將會開放給企業和個人使用。
這個雲端計算開放平臺,就是人們嘴裡常說的雲,萬事萬物都能放在雲上。
商家透過對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進行整合,提供計算、網路和儲存能力,企業和個人有需求可以透過付費採購雲上空間,放自己的網站、系統、一些資料等等電子資訊,配置不同、空間不同,租用的年限不同,價格也不同。
通俗點說就是給客戶的電子資料在雲上安個家,只不過這個家是租的,面積不同、裝修不同、地段不同,租金也就不一樣。
後續衍生出來落地的雲產品,就像雲主機、雲端儲存、雲資料庫、雲桌面與雲應用、甚至於雲遊戲,場景非常多。
而且彼岸無論自己用還是給客戶用,都會把閒置的資源利用起來,透過定製化進行改造,然後滿足當下需求,即插即用。
沒有云計算以前,伺服器叢集基本上屬於“專款專用”如果要用作他處,需要硬體工程師進行物理干預。
而現在,所有資源都匯總到一個大池子裡,統一排程,用多少拿多少,臨時變動也透過軟體層面進行配置即可。
當時王堅搬到望京的時候,陳默除了上面兩點產出外,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明年將跟12306嘗試進行合作,透過彼岸雲強大的計算能力承接查詢量最大的車次查詢和訂單服務。????對於王堅來說,這三款產品的上線就是陳默留給彼岸雲團隊的一個大考。
不過那天一番考察下來,發現進度均比原計劃要提前一些時日,陳默對彼岸雲的整體工作表示了認可,並勉勵一番,然後抽查了下一些員工的考勤,還行,雖然基本都有加班,待遇方面還是跟集團整體式一致的,沒有那種把公司當家的情況。
最後當然他來也不是空手來的,不到半年,頭一批十億沒完,陳默又扔下了10個億的資金,用於擴張和技術研發投入,大氣的很。
雲端計算對於彼岸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將會極大節省硬體資源,從而節省集團在硬體上的整體投入成本。
別看彼岸集團預計每年給雲端計算子公司投入10億+的研發費用,先不說雲端計算落地產品所產生的價值,光在硬體上節省的成本,最起碼就在百億級別,所以沒必要省,用金錢換時間!
陳默能看明白雲端計算的價值,他清楚老馬當然也能看明白,否則不會一意孤行任用王堅,但為什麼沒堅持下來?
除了自己的蠱惑外,想必阿里內部也有許多人不想讓只進不出的雲端計算部門好過,畢竟現在數萬人的阿里內部利益糾葛也不少。
其實陳默心裡還有個理想情況,那就是聯合臺上這幾家,想把雲端計算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形成統一平臺,先把微軟、亞馬遜、谷歌這些國外雲產品打出去,然後國內自己人再分蛋糕。
他心裡也清楚這種理想情況,想要聯合其他幾家,就得先把他們打服,成為業內老大才行。
就像蘋果為什麼蘋果商店抽成政策說改就改,手機年年擠牙膏,配置說環保就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