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撓了撓頭,露出尷尬且不失禮貌的靦腆笑容,陳默一看就懂了。
看來所有文章都是透過蜘蛛機器人抓取各大新聞網站資料,然後這些資料經過整合、清洗和處理後,填入自家新聞庫。
就像當時自己團123,抓取各團購網站團購資訊方式基本上大差不差。
只不過當時自己就兩個人,而這邊足有20多人幹這事,新聞的資料量可比團購資訊多太多了。
“你就不怕以後其他幾家發現告咱們侵權啊。”
別看張一鳴笑歸笑,其中也露出獠牙,“先活下去,才能談以後,不是麼?”
“也沒毛病!如果到時候真發生這種情況,沒事我給你們撐腰,畢竟我這個大股東也得發揮點作用不是!
不過我提醒你倆,稽核要抓住不要為了博眼球擦邊,小心擦著擦著就沒了.”
梁汝波快速的把這件事給記到本子上。
張一鳴接過樑汝波的話語權,繼續介紹今日頭條的特點,
“我們做過調研,人們用手機看新聞都是利用碎片時間,一般都是上下班的路上,而交通工具無非公交和地鐵,因此我們做了預載入的工作。也就是說,當地鐵某一站移動訊號比較弱,手機到了慢網狀態就是觸發預讀取,這是為了保證使用者能無感知網路的變化,做到隨刷隨有。
到時候人們就會發現,看今日頭條的使用者訊號就是強的錯覺。
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們不光抓文章,還抓取評論,比如網易神回覆、微博上的評論,使用者除了能看到感興趣的文章之外還能看到有趣好玩的評論,甚至能看到微博上自己朋友的評論,這樣一來使用者粘度就更好了.”
說完產品說團隊,陳默嘴角彎起一個弧度,他現在眼裡的張一鳴跟半年前在咖啡館跟他聊產品的狀態一樣,只不過當初餐巾紙上的設想,現在已經實現並且上線了。
而當時那兩張餐巾紙已經被裱起來放在自己辦公室裡了。
“我們的產品經理名叫陳林,畢業北大計算機系,原本他也在創業,我把他和他的團隊都忽悠過來了,哦對了,剛才說的只有一個衛生間的就是他們~~~我把他叫過來認識一下。”
說著張一鳴把門開啟,把跟他同歲的陳林叫進來,後者是今日頭條的產品經理。
進來寒暄過後,陳林也沒二話接著說今日頭條跟別家不一樣的功能,也就是差異化。
比如使用者每次重新整理都會先是新內容,並同步提示“為您更新了xx條”,目的是滿足使用者對資訊的需求並讓提感知到我們的新內容釋出速度
陳默聽著陳林聊產品、梁汝波聊技術、張一鳴聊整體聊規劃聊運營聊團隊.
從他們身上,陳默能感受到一種磅礴的生命力,一下午的時間就這麼快速流逝。
夜幕降臨,看時間差不多了,陳默最後說了幾句,
“當初一鳴跟我聊的設想,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很好,不過現在咱們相當於師徒四人剛組建完畢,屬於剛去取經路上,至於最後能否走到彼岸還需要看大家的努力。
另外我提個建議,抓取內容和評論,暫時可以這麼玩,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微信在弄公眾號,準備搭建自媒體內容平臺。
咱們今日頭條,想要超越四大傳統新聞app,從機制外還需要從內容取勝,ugc(使用者創造內容),或許可以往這方向來走,比如弄出一個叫個頭條號之類的使用者內容創作激勵平臺,最終還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今日頭條,我覺得後面可以追加一句,你關注的才是頭條!
最後,雖然現在咱們蝸居在這四室一廳,不過空間有形,夢想無限,咱們位元組跳動未來一片光明,就像這塊白板上寫的那句話一樣!”
(白板上的字:身為一道彩虹,盡全力就會擁有整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