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4章 劍開天門 (2 / 3)

小馬哥吃三塹長一智地驚醒過來,想了一會有所明悟。

不一會叫來了CTO張志東,“那個你找幾個技術專家,調研分析下彼岸雲端計算的可能性!”

3天后,張志東彙報,關於雲端計算初步的調查分析結果:5年!

也就是說彼岸科技的雲端計算從零開始發展,最快需要5年的時間,而這只是出現初步的成果,距離商用成功的機率不超過2成。

想要落地商用,最起碼8年以上.

這個結果是以騰訊目前自身為原型進行推衍分析,按照騰訊和彼岸所具備的技術、資金等進行比例折算得出的結論。

小馬哥聽完彙報點了點頭,跟他預想的差不多,這回有了技術部門的背書,更有信心了而已。

別看他表面說要等到阿凡達的時代,雲端計算或許才成熟,那都是他的煙霧彈。

騰訊早在去年就開始了雲端計算的投入和研發。

QQ、QQ空間在過去十餘年間的高速發展中,歷經服務考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和能力,其實雲雛形初具。

騰訊本身是雲端計算基因的,因此目前正在研發的騰訊開放平臺,目的就是為了創業者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底層的架構。

預計明年就能上線試運營,提供對外接入,藉助國內所有開發人員之力,加速雲端計算的孕育。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每隔幾年就會更新換代,有新的概念和技術湧現,

比如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AI、P2P呃,最後一個就算了。

雲?啥叫雲?為什麼雲要計算?各大IT企業巨頭又何以對它又愛又恨?

雲端計算不是一種全新的網路技術,而是一種全新的網路應用概念,是繼計算機、網際網路後在資訊時代又一種新的革新。

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尋引擎會議上提出,被譽為網際網路的第三次革命。

從狹義上講,雲端計算就是一種提供資源的網路,使用者可以隨時獲取“雲”上的各種資源,可以看成是無限擴充套件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費就可以。

這就像小馬哥當初所說,“雲”就像自來水廠、電廠一樣,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家的需求定量買水買電,交水費電費一樣。

跟大家交話費差不多,根據自身所需充多少錢,就可以打多長時間電話用多少流量。

從廣義上說,雲端計算是與資訊科技、軟體、網際網路相關的一種服務,這種計算資源共享池叫做“雲”,並且把這種計算能力當做一個“商品”進行售賣。

就像上圖這樣,雲端的內容就像個超市,大家可以根據需求挑選商品,按量購買服務。

比如商場的扶梯,有人的時候正常執行,沒有人的時候出於節能降低執行成本緩行或者暫停。

可以想見,如果彼岸有了自己的雲,那麼完全能接下12306這個爛攤子。

12306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出在業務邏輯複雜度上,而是伺服器效能瓶頸承受不住這麼大的流量衝擊。

而一年就為了黃金週和春節那麼屈指可數的幾次流量高峰,加大投入,隨後90%以上的時間處於空置狀態,投入產出比太差。

雲端計算就恰好是最適合的場景,需要的時候臨時租用雲資源,用完資源釋放,供其他業務使用,形成共享。

後續還可以衍化出遊戲雲、政務雲、移動雲、金融雲、影片雲等等應用場景。

雲端計算背後也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