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發現預支程式碼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風險,二是梳理透過全盤考慮其程式碼的合理性和擴充套件性,這樣假使出現問題能馬上知道是哪塊位置,而不是完全聽信下面的人反饋進行判斷。
這跟信任無關,而是增加抗風險性,避免下面的資訊有誤,而自己盲從聽信導致更嚴重情況的發生。
隨後陳默沒有盲目一頭扎進去,而是先把專案程式碼進行分層,劃分核心、重要、一般、細節,四類。
從高到低,依次閱讀,發現問題就新增註釋//todo:標註問題和可改進的地方,然後@這段程式碼對應的作者。
結果程式碼check多久,一部的劉德就找了過來,
“陳總,有空不?關於小米手機設計需要跟伱溝通下。”
“哪裡?”
“我工位!”
“好,3分鐘,我把這塊看完去找你!”“好!”
陳默趕緊把手頭這個看了一半的函式過了一遍,然後去找劉德。
隨後知道了一個情況,那就是之前他跟雷軍設計的小米1代原稿,劉德進行完善並經過雷軍最終確認後,到這是沒問題的。
可問題點在於手機設計圖紙發給廠家後,一開始對方是確認過的,可隨著手機生產進度的推進。
那邊反饋以目前的工藝水平無法做到這樣的尺寸和厚度,而且夏普那邊反饋手機螢幕的尺寸是固定的,不能接受定製化。
陳默趕緊反饋雷軍,後者牽頭把幾家供應商負責人和張峰,臨時開了個電話會議,最後相互妥協,當然主要是雷軍這邊妥協,終於把問題圓滿解決。
但原本想象中小米1代對標蘋果手機的設計,經過這次會議,變的稍微圓潤了一點點、螢幕小了一點點、厚了一點點,都快成了短厚胖
開完會,看著有些鬱悶的小雷,陳默反而看得很開,拍了拍他的肩膀,“軍哥,這才是小米啊,接下來的2代,我們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你小子會說話就多說點.”
10月10日,3q大戰雙方突然偃旗息鼓起來,彷彿是進入了大招冷卻期。
其實早在4日,在“開了兩瓶茅臺”後,360團隊被周紅禕拉到京城懷柔的一個基地進行為期三週的封閉開發。
因為周紅禕這段時間輾轉反側,總覺得反擊的手段不夠一擊斃命,所以他痛定思痛想打造一款能動搖騰訊根基的軟體,一舉奠定乾坤,畢其功於一役。
在內部他把這個封閉開發起了一個名叫做,“核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