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7年到09年間,出現包括王興的飯否、嘀咕、嘰歪、做啥等一系列產品,但都因為內容尺度無法管控導致無一成功。
後來還有從盛大出走的許朝軍,當時傳言陳天橋看到米聊和微信的出現,打算讓許朝軍做移動通訊APP,結果這小子出走同時還帶走一幫移動開發的技術,去跟風成立輕部落格網站,點點網。
否則憑藉盛大昔日豪強的底蘊,移動通訊戰場從雙雄之戰演變成三國爭霸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但新浪微博不一樣,因為他在部落格時代就有充足的鋪墊,透過發起名人效應帶動部落格影響力的做法,建立自身護城河。
當時以韓寒、徐靜蕾為代表的一大批名人及專業人士相繼在新浪開部落格,開創了入口網站向使用者生成內容(UGC)轉型的先河。
而現在到了新浪微博收菜的時候了,去年8月新浪微博開始內測,同時發動所有資源去“拉客”,找尋那些具有影響力、樂於表達的群體,明星和名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現如今,大半年過去,新浪微博的影響力初顯。
其他幾家才剛反應過來,但大勢已去,拉人的時機已經徹底過去了。
陳默查了查,網易微博1月7日剛開啟內測、搜狐微博則是這個月7號才上線,而騰訊微博也發了新聞,明天也就是5月1日開放使用者邀請註冊。
屬於三打一。
那邊團購大戰已然開打,這邊微博之爭即將開場,著實有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
雖然一個是借鑑GroupOn,一個是參考Twitter,但誰能想到後來的勝利者美團和新浪微博,他們一些創新模式反而讓這兩家鼻祖爭相學習。
隨著思考,陳默的本子上內容逐漸多了起來。
左邊的一頁畫著目前團購局勢的關係圖,右邊則是微博的圖譜。
流量、營銷、百度、商家、團購、微博、線上、地推無數關鍵詞羅列其中,
彼此畫著各種箭頭,千絲萬縷,而右側新浪微博右邊的一個人名被陳默圈了重點。
這是陳默想了半天才找到的線頭。
找到線頭,剩下的一切思路就順理成章的鋪陳開來。
半個小時後,陳默再次覆盤了下整個的規劃,又完善了一下細節。
這才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
“喂,宏研啊?把之前讓你聯絡的那個資訊推廣專員電話給我.....
等下,我記下.....你說,158.....張長髮,這名字有點意思,行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