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劍來> 第一千一十章 誰不是黃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十章 誰不是黃雀 (2 / 14)

薛如意一頭霧水,“什麼意思?”

道士只得解釋道:“某位高人說過,我輩修道之士,力所能及,幫得眼前一個人,就是幫得整個天下人。”

一趟天外遠遊,之前跟鄭居中、李希聖聊多了,再來與人閒聊,難免就少了幾分耐心。

薛如意沉默片刻,“誰說的?”

道士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薛如意黑著臉。

道士說道:“相信薛姑娘也看出幾分,那少年如今‘命薄’,只因為身世坎坷,命數被大小劫數剝啄極多,所以如今外人額外給他什麼,錢財也好,其它也罷,少年未必接得住,極容易非福反禍。市井凡俗,對窮困之輩,施以援手是無妨的,自是積攢陰德與福報的好事和善舉,但是修道之人與俗子結緣,一如巨湖一如溪澗,湖水逆流入溪水,若是後者命厚,如小溪水床寬廣,承載得住,便是山上所說的仙家緣法,可要是命薄,如洪水洶湧倒流,漫漶兩岸,傷的就是人之根骨和陽氣,便是老話所謂的無福消受了,此理不可不察,需要慎之又慎。所幸命之厚薄,福祿壽之增減,並非一成不變,那少年在貧道看來,就是命薄卻福厚的人,簡單說來,就是有晚福,無欠於天,勿愧於地,不取於人為富,不屈於人為貴,這就是貧道昨天為何要說一句‘自助者天助之’的根源所在。”

薛如意點點頭,可其實她根本沒看出那少年的命數厚薄,她只是一頭鬼物,既非望氣士,又非城隍廟官吏,如何看得出這些玄之又玄的命理。

她猶豫了一下,“那我和張侯?”

道士笑道:“張侯有祖蔭庇護,他自身又是一位碧紗籠中人,薛姑娘給予他一樁仙家緣法,張侯也是接得住的。”

她問道:“當真沒有後遺症?”

畢竟她是鬼物,少年卻是陽間人。

道士說道:“陰陽豈是隻在地理不在人心?薛姑娘,可莫要搞錯順序,本末倒置啊。”

薛如意鬆了口氣。

她第一次發現這個假道士,好像還是有幾分真本事的?

道士問道:“薛姑娘,以你的道行,既然不懼烈日罡風,為何在此逗留,徘徊不去?”

對於玉宣國這樣的偏隅小國而言,一位觀海境修士,找個靈氣充沛的道場,開山立派,綽綽有餘了。

薛如意雖是鬼物,可她既然能夠與一國都城隍文判官和陰陽司主官都關係匪淺,想來不缺陰德,其實她找一處龍脈,建立祠廟、塑造金身,再由朝廷封正,當個山神娘娘是最佳選擇。

薛如意說得含糊其辭,“最早是跟人打了個賭,學古人紅葉題詩,被人無意間拾取,與他在一處祠廟內立下誓言。”

年復一年,寶扇閒置,辜負明月清風。春去秋來,寒蟬悽切,無語凝噎。雁過也,月如鉤。

道士猶豫了一下,小心醞釀措辭,旁敲側擊問道:“薛姑娘,是否精通句讀?”

薛如意笑道:“還行,我對訓詁一事,還算比較感興趣,閒來無事,翻了不少前賢著作,怎麼,你看古書有疑難處,需要我幫忙斷句?”

要是與她探討訓詁,薛如意還真不怵,她自認是行家裡手。

這就牽扯到了隔壁少年張侯,他珍藏有一幅“祖傳”的字帖,總計三十六字,無落款,卻被洪判官譽為三十六驪珠。

這幅字帖,也是少年的立道之基,只可惜張侯資質一般,進展緩慢,如今才堪堪是二境修士。

而這三十六個字,大致上可以斷為兩句話,兩句話的內容又頗為晦澀,這就涉及到了訓詁功力。

她就是根據自己的斷句,來為張侯解釋其中深意,再根據字帖三十六字蘊藏的一門上乘導引之法,幫助張侯走上了修道之路。

道士笑道:“少年時,曾經聽聞一個朋友,半個長輩,說及字、詞、句與意的關係,他說每一個文字組成每一句話,都是有重量的。當時只是聽了記住而已,感觸不深,後來才發現文聖原來著有《正名篇》,當年看到其中有載,‘名聞而實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麗也。用麗俱得,謂之知名。’看到這裡,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