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抱歉,更新晚了。)
雪似白衣衣似雪,渾疑雪人是一物。
秦不疑總覺得此人有點眼熟,只是她仔細檢索一番心湖記憶,偏偏沒有誰對得上號。
崔東山與那秦不疑擠出個大大的燦爛笑容,然後壓低嗓音,懇請宋老前輩挪步,隨他稍遠觀戰,免得兩位止境武夫的這場山巔問拳,施展不開手腳。然後帶著汪幔夢他們遠離城門口,崔東山打算挑選一處高門大宅的屋頂作為觀戰場地,只是今天這場風雪夜中,雪大風饕,六出紛飛,視線受阻,錢猴兒幾個境界太低,是註定看不清雙方出拳了,先前先生與韓萬斬的那番對話,崔東山動了點手腳,汪幔夢都未能聽得真切,等到將來知道了今夜問拳雙方的身份,悔死他們。
問拳雙方,在大街上遙遙對峙,都並不著急出手。
韓光虎站在原地,只是提了提靴子,再次落腳之時,整條積雪厚達一尺有餘的大街,就像被滾燙熱水一衝而過,霧氣升騰,等到老武夫放緩呼吸站定,如鋪設出一條地龍,道路乾燥異常,落雪不等灑落地面就自行消融,最終只有陳平安腳邊四周,依舊留有積雪。
宋雨燒跟著崔東山撤出街道,於拐角處回看一眼那種異象,老人笑了笑,誰說我輩武夫不神仙。
崔東山很清楚,先生為何要領拳,當然跟那位韓萬斬做事情不地道有關係,但是除此之外,又有一份私心。
想讓宋前輩放心。
如何放心?
很簡單,老人只需親眼看過了昔年背劍少年的如今拳法,就可以真正放心。
宋雨燒猶豫了一下,聚音成線,與身邊白衣少年問道:“崔宗主,你家先生能不能贏?”
先前吃火鍋,聽陳平安說過幾個學生弟子,崔東山如今已經是青萍劍宗的首任宗主了。
老人與陳平安單獨相處,從來言語無忌,直呼其名算什麼,但是在崔東山這邊,宋雨燒卻是更換了稱呼。
一個晚輩,學業有成,能寫幾副春聯,能說幾句聖賢道理,或是金榜題名,光耀門楣,老人肯定會欣慰,卻未必能夠徹底放心,宦海沉浮,仕途雲波詭譎,公門修行勾心鬥角……同樣的道理,行走江湖,人心險惡,尤其拳高者與善惡無關,而且不得不承認,越是恪守江湖道義的年輕人,越是容易吃虧。宋雨燒是老江湖不假,卻不迂腐死板,所以看待陳平安腳下的江湖路,老人就更加為難,既希望陳平安大道直行,登高順遂,又希望這個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輕人,不至於因為信奉道義、循規蹈矩而受傷……
大概這種矛盾心理,有了晚輩的長輩才會有。
“宋前輩喊我東山即可。”
崔東山再皮實,敢在韓萬斬那邊胡說八道,都不是暗戳戳噁心人,而是明晃晃挑釁對方,卻也不敢在宋雨燒這邊嬉皮笑臉。
“先生不會輸的。哪怕是跟曹慈問拳,表面上看,確實是連輸了四場,可我家先生有自己的想法,無非是輸拳在外,贏拳在己,只是這種心境,不足為外人道也,曹慈明白就可以了,當然宋老前輩也肯定是心裡有數了。”
宋雨燒說道:“我是擔心這場突如其來的切磋,你家先生既要堂而皇之贏拳,還需掌握好分寸和火候,難上加難,太吃虧。”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宋雨燒的武學境界是不高,但是這輩子走慣了江湖,與三教九流打交道,熟諳人情世故,故而此中三昧,瞭然於胸。
崔東山低頭搓手笑道:“沒事,宋老前輩你還不知道吧,先前在咱們仙都山謫仙峰,先生曾經為桐葉洲黃衣芸教拳一場,打著打著,她就打破了十境氣盛一層的瓶頸,只因為先生出拳極有分寸,非但沒有傷了和氣,如今蒲山雲草堂反而是與青萍劍宗正式締結盟約的山上盟友了,再過個一百兩年,兩家譜牒子弟,相互往來頻繁,大概就算是那‘世交’之誼了嘛。”
當年梳水國,宋雨燒金盆洗手,選擇退出江湖,那位在松溪國名聲鵲起的青竹劍仙蘇琅,不依不饒,壞了江湖規矩,執意要與宋雨燒比試,剛剛躋身金身境,就急不可耐地登門拜訪劍水山莊,打算踩著梳水國劍聖的肩膀,坐實自己寶瓶洲中部數國劍術第一人的江湖頭把交椅。結果被一位貨真價實的年輕“劍仙”,逼退蘇琅,將其一招打回小鎮內。之後陳平安為了取回那把竹黃劍鞘,在文廟議事途中,找到了馬癯仙,更是大打出手,不惜與女子武神裴杯一脈和中土大端王朝交惡,可惜陳平安這小子先後兩次出手,老人都不曾親眼見過。
老人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當年在家鄉那邊與背劍少年初次相逢,早就肯定陳平安未來的武學之路,走得不會慢,更不會差。
但是宋雨燒如何都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如此之早,這般……先聲奪人。
街上,陳平安環顧四周,一座空城,看客寥寥。
昔年在劍氣長城,每逢二掌櫃與人問拳,還是很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