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修與顧曠又是至交好友,如今前者已經身在扶搖洲,跟五溪書院的王宰、天目書院的溫煜差不多,已經擔任一處儒家書院的副山長,由此可見,這些年輕有為的儒家君子,因為在戰事中各自大放光彩,所以在大戰落幕後,都一一走出書齋,憑藉戰功和自身學識,得以身居要職,成為文廟真正的中堅力量。
為陳平安開啟那道大門後,一位姓姜的老夫子抖了抖袖子,從裡邊摔出十數人,紛紛站定後,都有些暈頭轉向,這些年被拘押在袖裡乾坤中,各有山水道場,類似書齋,屋子裡除了書就是書,再無別物。
都是當年想要去往嶄新天下避難的桐葉洲人氏,有三位元嬰境修士,七個金身境武夫,兩位遠遊境宗師。
老夫子笑著解釋道:“是禮聖的意思,勞煩隱官帶回他們家鄉。”
陳平安點點頭,“小事一樁,半點不麻煩。”
在陳平安這邊和顏悅色,等到老夫子望向那些犯禁的十二人,可就沒什麼好臉色了,“這些年閉門讀書,翻了不少聖賢書,你們就算是半個讀書人了,我們文廟剛好是個管讀書人的地方,返鄉以後,好好做人,將功補過。”
“如果再落到我手上,呵呵。”
陳平安笑著接話道:“其實他們能夠與姜夫子再次重逢,也挺好的,既然當年未能做到青山養老度危時,那就皓首窮經通文義,歷來只有投筆從戎、棄學修道的勵志典故,少有棄道學文或是棄武治學的先例,萬一被他們做成了,說不定還是一樁美談。”
姜夫子爽朗大笑,咱們讀書人說話就是好聽。
桐葉洲眾人這才看到一人,是位腰間疊刀、雙手籠袖的青衫客,年輕相貌,身份不明。
這幫桐葉洲的大爺,關起門來作威作福慣了,哪怕老夫子方才說了“隱官”二字,也還是一頭霧水。
只是再拎不清,也聽出了點苗頭,浩然修士裡邊,竟然有人能夠讓禮聖親自發話?如果沒有聽錯的話,姜老夫子方才還用了“勞煩”一語?
不知是哪位駐顏有術、術法通玄的老神仙?
姜老夫子看著那群呆頭鵝,提醒道:“要不是剛好隱官路過此地,又湊巧是去往桐葉洲,有人順路捎帶一程,不然你們估計還要多翻七八年的聖賢書。愣著做什麼,你們不得與隱官道聲謝?”
眾人聞言立即照做,結果一個個面面相覷,因為他們想要抱拳也好,行禮也罷,竟是低不下頭彎不下腰,一時間尷尬萬分。
陳平安看著這幫最會審時度勢的聰明人,笑眯眯道:“老神仙和大宗師們無需客氣,不敢當不敢當,道謝就免了吧,怕折壽。”
另外一位老夫子說道:“喜燭道友,不妨現身。這撥人想要透過兩道大門,還需你護道一程。”
等到陳平安點點頭。
小陌這才恢復真身,將那十數人一併收入袖中。
隨後陳平安帶著小陌,沿著那條七彩琉璃色的光陰長河,走出桐葉洲天幕處的大門。
等到兩位劍修步入大門後,姜老夫子喟嘆一聲,“梧桐半死清霜後,爛攤子,就是個爛攤子。”
另外那位陪祀聖賢想起一事,以心聲言語道:“關於桐葉洲,早年鄒子有一番讖語,作何解?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是鄒子算錯了?”
姜老夫子搖頭道:“現在就說鄒子失算,好像為時尚早。”
鳳隨天風下,高棲梧桐枝,桃李春風花開日,鳳死清秋葉落時,樸素傳幽真,遂見初古人。
桐葉洲天幕處,陳平安讓小陌將那袖中十數人帶往別處,省得礙眼,至於他們如何御風返鄉,各自的故國家鄉是否還在,想必這幫人都不會太過上心。
陳平安與那位老夫子作揖再問道:“能不能幫晚輩找出那條風鳶渡船的蹤跡?”
老夫子點點頭,很快就為陳平安指明一處,正是趕往仙都山的風鳶渡船所在。
等到小陌返回後,雙方就化作劍光,去往渡船那邊,在風鳶渡船那邊飄然落地,小陌有些奇怪,輕聲道:“公子,米劍仙當下好像在閉關,劉宗主親自為米劍仙護道。”
劉景龍走出屋子來到觀景臺,陳平安來到他身邊,問道:“米裕找到打破玉璞境瓶頸的契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