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義昀奉召回京,從南軍帶回了一批換防的人馬,然而真正隨他進入盛京腹地的,卻只有五百親兵。
如今,營中將士雖然不多,卻一個個聞雞起舞,在教頭的帶領下勤加操練;晨炊之後,收拾行裝,無需指揮,有序協作,不出一絲異響。軍容軍紀,都是孟戌安前所未見的嚴整,絕非傳說中的烏合之眾。
“殿下治軍嚴明,讓人歎服!南軍的風采,一定會讓拱衛京師的五城兵馬司和御林軍汗顏。”他不禁讚歎道。
難怪討逆之戰打了一整年,沒想到南軍竟然這樣訓練有素。若七皇叔真有不臣之心,揮師北上,直取盛京,也並不無可能。
孟義昀似乎興致不錯,負手道:“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本王治軍無甚特別,照本宣科罷了。”
雖然年紀不大,他早已久經沙場。談起兵法之道,一時間口若懸河。雖然,說辭頗為自謙,還是讓孟戌安大為佩服。
兩人你來我往,聊得入巷。
夜瑤站在一旁,暗暗觀察著孟義昀。這樣一個襟懷坦蕩的大將軍,年紀輕輕便一身榮勳,還有相互鍾情的絕世佳人。
到底什麼才是讓他化不去的執念?
“殿下,休整妥當,隨時可以出發!”近衛上前稟告道。
孟義昀一抬手,“好——,即刻開拔!”
回過身,他爽朗地笑道:“你們二位是否要返回京城去?依照大部人馬的行軍速度,明日一早,就能抵達滄丘;再過一日,就能到平安驛。不如同行,本王也好和小兄弟你好好聊聊兵法。”
孟戌安剛要回答,夜瑤扯了扯他的衣袖,上前回道:“多謝殿下!我們有事在身,要回豫州老家去。就不送您返京了。就此別過,祝您與將士們一路順風。”
此話一出,正聊到興頭上的兩個人都有些失望。她衝孟戌安使了個眼色,示意自己有所發現。
目送著大部人馬遠去。
“哎呦——”一聲喊,孟戌安終於扯回被夜瑤攥得生疼的手。
“怎麼了?為什麼不隨他同行,遇上太子的人馬也好隨機應變!”他詫異地問。
“你沒發現嗎?”
夜瑤的臉色有些發白,指著煙塵中漸漸消失的部隊道:“我發現……軍中有幾個小兵,是混元道宗的元老!”
“混元宗?!”
孟戌安愣住了。
他一直專注於觀察七皇叔,哪裡注意到那些兵將了。更可況他最厭惡那班躋身朝堂的臭道士,平時甚少往來,自然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仔細一琢磨,發現事情果然蹊蹺。
太子身邊,有父皇后來的御林軍統領;七皇叔身邊,又有許多父皇一手扶植起來的“混元宗”的元老。這些人,都將出現在明日太子與七皇子的生死一戰中,並且都在“昌平叛亂”之後都得到了新君的重用。
“整個‘昌平叛亂’,父子反目、兄弟相殘,或許都是我父皇一手策劃的……”孟戌安足下有些發軟。
夜瑤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多餘的話已經不用再說了,有目共睹,孟義昀是真正的英雄豪傑,剛直不阿,深受百姓愛戴,並非史書上記載的“殺人魔王”。
他在阿鼻地獄中受盡折磨三十載,依然不能平息的執念,正是兄弟的背叛與算計,是麾下將士的無辜慘死……是最信任的人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