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商鋪叫賣聲不斷。
臨近過年節,別管這一年攢沒攢下錢,過得艱難與否,京都百姓們都要開始囤年貨了。
因大周朝廷和北面雲國公的關係又緊張起來,從雲州來的商隊把貨物賣出去後,市面上的果子酒便愈發緊缺。
老百姓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買屠蘇酒。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今年得傷寒的格外多,多飲屠蘇酒,也好做預防。”
屠蘇酒不如果子酒味美,但好在也有其他功效。
買酒的百姓們格外想得開,有酒過年就行,要什麼其他的?
“我要去買一些索餅,同去?”買酒的漢子,把家庭住址告訴酒坊夥計,讓他們送上門後,便問同伴是否要去買索餅。
索餅是油炸環狀麵食,是京都百姓的主食之一,偶爾也可用來做交易。
同伴不解:“離過節還有好些日子,做甚這麼著急?”
漢子顛顛錢袋:“索餅能存放月餘,若到年節跟頭再買,肯定會漲價。”
“哎呀,這般會過日子?”同伴瞟一眼漢子,取笑道。
漢子不以為意,兩人共同向索餅鋪子走去:“年關難過,當然要節省些。忙忙叨叨一整年,明明賺的比去年要多,架不住米價上漲。”
兩人合作行商,今年賺了好幾筆,到年尾一盤賬,竟只賺夠一家人一年的嚼用。
“我們這還算不錯呢。跟我們同行的吳老漢,他們想搞票大的,要去漢中,結果連人帶貨都沒回來。”
漢子唏噓不已:“早就告訴他,不要往南面去,路上不安全。從洪澇開始,上山當劫匪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兩人抵達索餅鋪子,要了兩擔。因要現炸,兩人便進鋪子等著。
鋪子裡沒有設碳盆,但炸索餅的爐灶一直沒滅過,鋪子裡倒挺暖和。
“明年咱們該走哪條道啊?南面去不得,北面又在打仗。”同伴愁眉苦臉。
一家子老小吃穿要錢,房租要錢,處處都要錢,總不能坐吃山空。
相州能去,但沒多少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