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船順著惠民河水,順暢地透過了第一座橋,宜男橋,眼瞅著就要出廣利水門,出城去。
船家心中忐忑:“蘇郎君,可要繼續往前?”
蘇玄明攏攏外袍,唇色因寒冷,略微發白。
他瞧了瞧身側的蘇雲亭,勸道:“二弟,你身子骨不好,你先回去。這條惠民河寬又長,我們不知道還要坐多久的船。”
蘇雲亭把手塞進衣袖中,哆哆嗦嗦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同你們一起去。”
蘇玄明和蔣光海不約而同地往門口坐,盡力為蘇雲亭擋住寒風。
在過廣利水門時,好事者在後面高聲問:“你們要出城去?”
蘇玄明站起來,高聲道:“對!你們回去吧,莫要跟著了。”
好事者堅定地搖頭:“不行!一群人還等著我的訊息呢,哪怕你去天南北海,我也要跟著!”
蓬船出了水門,河岸兩邊就不似城內繁華。
舉目望去,枯黃的原野上,散散落落幾座矮屋子,伏在地上,跟甲殼蟲似的。
明明只隔了一道城牆,城內城外就成了兩個世界。
“京南郊多農家,也有諸多園林。其中,最為繁盛的就是孟家擁翠山莊。”船家覺得氣氛有些沉悶,便開口介紹道。
“孟家?可是傳言中百善之家的孟家?”蘇玄明曾聽靜娘提起過。
船家:“正是他家!孟家辦了好幾個育嬰堂,收養了好些個孤兒。此等善舉,為鄉人們廣為傳頌。”
一路閒聊,蓬船順流而下,離京都越來越遠。
回望過去,巍峨的京都化為遠方小黑點,看不清晰。
身後本來密如鯽魚的蓬船,只剩稀稀疏疏的兩三條,固執地跟著他們。
“郎君們,前面就是四里橋。過了這個橋,要隔八十幾裡才會有下一座。”
船家瞅瞅天色,天空逐漸變得陰沉,這大冬天的,不帶任何物資,可不能在外面過夜!
“郎君們,我們回城吧?這四里橋是孟家出資修建的,又結實,又寬大。攔不下咱們的。”
好事者也在高喊:“蘇郎君!咱們歸去吧!許是你們理解錯侯夫人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