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立意之高,可以說集古往今來所有名師之大成。
於是乎,隨著黃裳在軍舍講學,不僅周圍越來越多的平民被吸引過來,就連來朝歌參加登基大典的部分小貴族,都駐足聆聽,如痴如醉。
換成以往,他們根本不屑於跟賤民在一起,可此時卻不自覺地打破人心的隔閡,沉浸在真正的大道海洋裡。
很快,圍牆的限制就已阻止不了好學之心,越來越多人趴在牆頭,聆聽教誨。
這一日,人群之中,又多了三位貴族,父子三人。
為首的老者頭髮略顯花白,面容智慧慈祥,一副樂安知命之相,位於右手的長子丰神如玉,俊朗非凡,位於左手的另一子則虎頭虎腦,眼神明亮,英氣勃勃。
三人聆聽許久,除了小兒子還未成年,不明世事,另外兩人都露出震撼的表情。
老者低語:“教化萬民,此聖人之道也!”
長子低聲:“父親,這位先生落魄於草廬,可請至我西岐啊!”
老者微微搖頭:“我也很希望,但不行啊……”
長子有些詫異,父親絕非妒忌賢能之輩,他自己所演化的周易,也是為了讓更多人領會聖人伏羲的用意,此等人才,豈容錯過?
他卻不知道,正是因為這位的講解,太過通俗易懂,水平太高,才讓老者拒絕。
這是真的教化萬民,而不是口頭的善施仁德。
別人都玩虛的,就你當真了,這還了得?
貴族的地位,很大一方面就在於對知識和文化的掌握,正如祭司對天象和醫理的把握,獲得超然的地位一樣,如果人人開智,階級又怎能固化,貴族的地位又怎麼維持?
所以這樣的人才,他不敢要,西岐也不能要,否則貴族老爺們會不開心的,所謂仁政怎麼普及下去?
“可惜了……可惜了……我們走吧!”
老者嘆了口氣,深深凝視著學堂上那位光芒萬丈的先生,遙遙一禮。
作為統治者,他等著看殷商的好戲,但作為周易的著作者,文明火種的傳遞者,他又心生敬意。
並且他覺得,別說西岐容不下此人,朝歌更是不可能容下,如果對方不願意向貴族階層低頭,下場恐怕會十分悽慘。
因此這一禮,也是拜別。
帶著兩個兒子,就此離去。
他們是極少數離去的,其他人都聽得如痴如醉,其中儼然有一位麵皮蠟黃的道人。
準提道人。
這位教主聽完後得出結論:“此子與我西方教有緣!”
見一個緣一個。
老渣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