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還有兩位族長,和頡利可汗撞在一起了。
雙方尷尬而不失禮貌地點點頭,各自飛奔起來。
一將無膽,累死三軍。
現在可汗戰略性撤退,各部首領追隨,連最基本的指揮都沒有了,這還打個屁。
潰散彷彿最可怕的瘟疫擴散,所有突厥人都開始逃命。
實際上,他們如果不逃,哪怕打不過,對於中原大軍造成的傷亡,也相當可觀。
裴矩再強,宗師親衛再豪華,陌刀再鋒銳絕倫,想要在短短一戰內殺死二十多萬人,也不現實。
按照絕對的武力來看,場中由百萬突厥戰士挑選出來的精銳,平日裡都是一個個部落的勇士,刀口舔血,手下至少有數條性命,真要在最後關頭拼死一搏,中原大軍也得死傷慘重。
然而士氣崩潰,別說反抗,自己人的馬匹亂衝亂撞,都不知道踩死了多少弓馬嫻熟的勇士。
突厥丟盔棄甲。
中原虎入羊群。
屠殺!屠殺!
昔日五胡亂華,塞外蠻夷對中原人屠殺,殺的絕大部分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和婦孺。
現在中原人對突厥舉起屠刀,殺的是最精銳的勇士。
“我突厥二十年之內,再無南下的可能了。”
頡利可汗聽得後面的慘叫聲,卻沒有無謂的痛苦,有的只是計算。
局面看起來已經極差。
但他認為,還沒有壞到極致。
論紀律性,突厥大軍永遠比不上中原的精銳之師,可論生存能力,從小刀口舔血的突厥人,在求存之念下爆發出來的應對,也是中原所不能及的。
此戰二十萬精銳,就算被這樣屠殺,相信至少也能有十萬人逃出去。
或許這一代的膽被徹底嚇破,二十年之內不能南下,但二十年之後又是不同。
頡利可汗判斷的沒錯。
歷史上的隋朝,突厥大舉來犯,楊素大破之,追殺七百餘里,都藍可汗敗逃,最後軍中譁變,被部下所殺,可謂是一場輝煌的大勝。
結果十年後,始畢可汗就率大軍趁楊廣北巡,將其包圍,日夜攻打,楊廣險些被活捉。
再過十年,始畢可汗死了,又有頡利可汗崛起,百萬控弦之士更加威風,趁著中原大亂,要讓中原天子做兒皇帝。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個世界的突厥武士身體更加強健,哪怕草原生活艱苦,但只需十年,現在才是車輪高的幼童,就能長成為少年,拿起刀,背起弓,再有十年,這些少年廝殺成長,又是一支精銳強軍。
除非中原一直如此強大,否則終有一日,我們會馬踏中原,萬里牧場。
可就在頡利可汗思考著突厥的休養生息時,一股寒意突然蔓延過來。
那不是看到“聖君”裴矩神威,心中產生的寒意,而是真實的溫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