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輪迴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短距離衝刺,跑得比馬還快,一溜煙就沒了影子!
南院大王都愣住了,呆了片刻,破口大罵,無能狂怒。
這種專門盯著敵人殘兵敗將殺,卻又來去如風的戰術,將輪迴者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也只有在這個世界。
因為正常情況下,輪迴者應該分屬在幾大陣營內,彼此廝殺,戰爭才能更加激烈,所撬動的氣運才能更大,那樣他們自然不可能如此放肆,否則場中一定是一排盒子,甚至會出現無人生還的慘狀。
但這回遇到溫柔包容的黃裳,陸陸續續當了二五仔,整個輪迴者的陣營,就剩下一個大宋。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幹唄!
在兩國戰場中,區區一百多輪迴者,自然達不到左右戰局的地步,如果大宋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模樣,他們也沒辦法就此贏了遼軍,可一旦反過來,大宋強過遼國,只需要他們錦上添花,就完全不同了。
第二日大戰結束,輪迴者衝出廝殺,斬首五百。
第三日,斬首四百。
第四日,斬首三百。
第五日……
第六日……
就這般,輪迴者們以撿漏軍團的方式,活躍在戰場上,給予遼軍極為沉重的打擊。
單純的殺敵數目還在其次,甚至後來越來越少,但這種不放過一個契丹武士,讓九死一生變成十死無生的行為,對於士氣的打擊太嚴重了。
但此處的遼軍不能退。
因為兩國戰爭,絕不是簡單的攻堅戰,就在興慶府外交鋒的同時,西夏乃至河北各地,宋遼兩方都發生了各種規模的大戰。
結果佔據上風的,赫然是大宋。
但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此戰大宋挾滅西夏之威,堂堂正正地擺開陣勢,與遼國交鋒,後方的支援化作源源不斷的糧草馬匹補充,讓前方的將士毫無顧忌地大展拳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興慶府外的遼軍再退,這一仗無疑就是敗了。
遼國退回北方,只能苟延殘喘,等待大宋徹底消化了西夏,再將之覆滅。
所以耶律洪基命令各部死戰不退,同時遼國再出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南下支援。
眼見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即將上演,輪迴者們小打小鬧了半月後,在第十五日傍晚,望向遼軍王旗所在,眼中耀起了截然不同的精芒。
萬軍叢中取遼帝首級!
時機已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