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天諜影> 第二十章 以我之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以我之名 (2 / 4)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對於周圍的小國小部,一直沒有興趣,不派大軍滅國?

原因很簡單,出兵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過收益。

窮山惡水,資源貧瘠的地方,要來何用?

就好比大理。

大宋能不能滅大理?

當然能。

但滅了後,又能怎樣呢?

生活在這裡的,其實還是白族烏蠻,宋人是不願意來這些偏僻地方的。

至於大理的礦產和馬匹,也還是需要當地人開採馴養,如果得罪了當地土著,給你個陽奉陰違,依舊得傻眼。

歷史上不久後將要發生的河湟開邊,就是最好的例子。

縱觀北宋一朝,這是最大的開疆拓土行動。

拓土兩千餘里,收復漢唐舊疆,何等榮耀!

可真實的情況是,雖勝尤敗。

原因關鍵在於,後續的進攻西夏功敗垂成,單單是得了河湟之地,這就讓保守派有話說了,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奪取周邊民族大片空曠無人的土地,不過是臣子獲得功績的手段,對國家並沒有好處!

不提立場,單看這話,對不對?

對!

河湟開邊不僅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拓完畢後,當地吐蕃人的不斷反抗,更使朝廷非常被動,被迫投入更多的兵力,去維護統治。

還有戰馬問題。

缺乏足夠的戰馬,一直是困擾大宋的難題,而以遊牧經濟為主的吐蕃諸部則多出好馬,雙方展開茶馬貿易。

但因河湟爭奪交惡後,吐蕃少了茶葉,大宋少了戰馬,誰更虧?

這種種原因,導致後來金國在北邊飛速崛起,明知道是心腹大患,但那時的大宋,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和實力去遏制了,只能坐視其壯大,最終亡國。

綜上所述,沒能達成戰略目的,單純的開疆拓土,就只是名聲上的好聽,實際收益微乎其微。

大理是如此,羅殿亦是同理。

此時的羅殿,對應到後世,就是貴州省安順市及周遭那一塊,面積倒也不小,相當於現在二分之一的交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