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餐具後面寫下自己的名字,清洗乾淨再去按照班級和小組放好,然後心滿意足的離開。
路上連水產技校的老師都在交口稱讚:“本來學校不放在縣裡放在個生產隊裡我還有意見,現在沒有意見了,在這裡吃的比縣裡可要好!”
“以後每頓都是這樣就好了,可別是今天第一頓應付咱……”
姚進步說道:“不會的,我跟王校長關係很好,上午跟他了解過這個用餐問題了,以後標準就是每個週一頓羊肉、一頓豬肉、一頓牛肉、一頓雞肉、一頓雞蛋。”
其他老師頓時來勁了:“哈,基本上每天都有一道好葷菜?”
姚進步矜持的點頭。
家長們放心了。
娃娃們在這裡學三年,先不說三年能學多少本領,起碼可以長三年身體。
這更重要!
實際上在水產技校還是能學到正經技能的。
現在國家開設技校的目的是培養一批“有文化的勞動者”,學校著重“學以致用”的原則,教案方面設計的還是挺精心的。
後面幾天王憶作為指導教師去聽課來著。
水產技校的課程還挺有意思,現在四個班級都是一年級,然後要學習語文數學等知識課。
他們的語文裡會增加漁業常用字的教學,數學課裡增加珠算的學習,自然課則要講海洋和漁業,趣味十足。
另外學校還委託王憶買來一臺報廢的柴油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到了下午實踐課的時候就去開開關關、拆拆裝裝。
後面學校甚至有了野心,想租賃天涯島的漁船供學校教學實習。
租賃漁船出海沒問題,生產隊願意幫這個忙。
可教學實習……
王向紅看過學生們拆發動機的勁頭後害怕了,這幫娃要是拿到隊裡的船,怕是會把他們的船都給拆掉!….
陸陸續續的,水產技校辦理的越來越像模像樣。
學校臨摹上了大字,寫上了鄧公對技校的申請寄語: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做四有新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
到了冬天,學校課程調整,上午文化課,下午則開始出海勞動,參與漁業的捕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