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鋼鐵俠》後續的內容,德普暫時就沒有太過關注了。
因為跟《戰地》不同,在《戰地》上面因為題材、型別都是同類的遊戲,所以相比的時候玩家體驗感官,還有劇情就是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了。
但《鋼鐵俠》德普試玩了前面的小劇情,基本上也已經分析出了,這是一款以劇情為主的電影化遊戲。
而他們所正在開發中的‘A計劃’可是一款開放式世界的遊戲,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型別。
不過對於大多數的玩家而言,《鋼鐵俠》這款遊戲帶給他們的感覺還是挺新奇的。
首先就是價格上面,跟傳統的遊戲相比48元的《鋼鐵俠》本體價格可是要便宜太多了,雖然大家也已經知道這並不是想象中的大作,只是一個類似電影化的遊戲,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性的購買了一下。
而且包括媒體,還有玩家們實際上也猜測到了,這應該只是整個內容的一部分,後續星雲遊戲可能還會推出後續的內容,畢竟對比《鋼鐵俠》裡面的畫面內容表現而言,這個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不過後續內容歸後續內容,對於大多數的玩家而言,可以肯定的是48元完全符合《鋼鐵俠》帶來的內容,所以很多的玩家即便對《鋼鐵俠》沒有太多的感官,但48元的價格也讓他們選擇願意來嘗試看看好不好玩。
而就在這種嘗試之後,很多的玩家也是掉到了《鋼鐵俠》這個坑裡面來了。
在VR模式下,玩家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體驗託尼斯塔克的故事,這種感覺就如同是自己親身扮演的一樣;而在PC平臺下,星雲遊戲他們則是並沒有採用第一人稱的視角。
因為平臺載體的不同,這就註定了PC平臺的《鋼鐵俠》在第一人稱的情況下,肯定是沒有VR平臺下能夠帶給玩家的沉浸感要強。
畢竟在VR裝置的幫助下,遊戲裡面的一切就彷彿是發生在自己的跟前一樣,那種極度真實的感覺是無法透過顯示器來表現的。
所以在PC平臺中的《鋼鐵俠》雖然故事劇情跟玩法與VR平臺下一樣,可遊戲裡面的鏡頭這些內容卻完全的不一樣。
類似於《生化危機》那樣的第三人稱越肩式視角,能夠完全的看清楚託尼斯塔克的一舉一動,就如同是看電影一樣。
同時考慮到不會如同在VR模式中,玩家體驗眩暈會帶來各種不適的症狀,PC平臺下玩家操縱的託尼斯塔克進行戰甲戰鬥的時候,能夠更加的花哨,更加的酷炫。
………………
房間裡面,陳釗躺在椅子上面,還在進行《鋼鐵俠》的體驗。
購買這款遊戲,陳釗純粹只是因為遊戲的價格便宜,而且VR遊戲也不像PC平臺那樣,基本上優秀的遊戲也就那幾個,再加上這還是星雲遊戲出品的遊戲,抱著不能夠讓VR裝置吃灰的想法,陳釗這才購買了這款遊戲。
一開始進行這款遊戲體驗的時候,陳釗只是感覺到有點新奇,之前對於電影化遊戲他也就只是在影片網站上面雲過一陣子而已,但是在體驗了一下《鋼鐵俠》之後,他突然發現好像這遊戲還有那麼點意思啊。
說自由度的話,這種型別的遊戲基本上是跟自由度完全無緣的,即便有分支大部分也主要是跟著遊戲進行劇情的體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