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頓時明白了陛下的擔憂。
這陛下當真是深謀遠慮啊。
只一看這奏疏,就明白了其中的難處。
朝廷對這玩意,根本就是一無所知,所以……研究的過程之中,到底是好是壞,也只有天知道了。
當然……這顯然不是研究院的問題,這是朝廷的問題。
此時,李世民揹著手,踟躕著:“朝廷需選一部分這樣的人為官,設立一個研究寺,這寺中上下官吏,都從西山的進士、舉人中挑選,他們不是都學過這個東西嗎?讓他們專門管理科學院以及巧匠的事宜,除此之外,此次就罷了,朕就當給他們幾分顏面吧。”
說罷,李世民將奏疏攤開,沉吟了片刻,而後提了硃筆,落筆寫了一行字,便交給張千道:“送去門下制詔,昭告天下。”
“喏。”
張千不敢去看上頭寫著什麼,只是取了章程,轉身便往門下省去。
到了次日,便有宦官來到了研究院。
不但將研究院上下人等召集了來,居然還特意命武珝也抵達這裡。
武珝一頭霧水,與研究院諸人接旨。
這宦官便唱喏道:“門下制曰:……”
一道旨意下來,研究院上下驟然間歡聲雷動。
便連武珝也不禁動容。
陛下這一次給了極大的恩惠。
先從武珝開始,因為研製有功,敕封為朔方郡王府長史。
一介女流,居然直接封了官。
哪怕是大唐這等風氣開放的時代,這也是頭一遭的事。
而每一個王府,理應都有一個長史,官職根據不同府的規格來確定高低。
比如親王府的長史,大抵是在三品,而郡王府則只有四品。除此之外,還有都督府,以及各衛,各軍,以及道、州都有長史。
這是一個萬金油的官職,就如鄧健乃是天策軍長史一樣,他們主管的,乃是府中所有文職的工作,其實就相當於各府的‘宰相’。
陛下這份旨意,算是正式確定了武珝在陳家的地位,但凡是這郡王府所轄制的地方,別管是幹嘛的,都由武珝這個‘宰相’負責,一切的文書、錢糧支度都出自長史之手。
從前的時候,郡王府並沒有長史,這是因為陳正泰新封郡王不久,而陳正泰對於這長史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也沒想好讓誰來幹,反而是武珝這秘書用的順手,只是武珝乃是女流,沒辦法報上去。
而李世民之前顯然也懶得給陳正泰封一個長史來礙事了,陛下心裡很清楚,若是無緣無故任命一個不著調的長史去朔方郡王府,十之八九,陳家上下是要和這人鬧出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