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自然欣然答應。
不過無論是陸路進擊,還是水路,眼下會試放榜,還是吸引了君臣們的目光。
到了二月十九這一天,貢院放榜。
這樣的一天,又怎麼可能安靜?
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至貢院,最起勁的乃是陳愛芝,他一早就帶著數十個報社的文吏趕來了。
不但新聞報要抄錄中榜者的名錄,而且陳愛芝還打算抓前三甲的進士們弄一個訪談。當然,還需想盡辦法將一些進士的文章給弄出來進行刊載。
在這大唐,眼下最大的事,便是這會試了,新聞報訊息不但要快,而且必須報道做的足夠詳細,這樣才能維持銷量。
這個時代的新聞,其實不必像後世一般聳人聽聞。
一方面是競爭壓力小,天下也只有一個新聞報。而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訊息也多,不似後世一般,隨意開啟任何新聞頁,便是數不清的訊息,想要從這些新聞中脫穎而出,少不得要來幾個‘震驚’之類的字眼,刻意去製造爭議性的話題。
因而新聞報只要挖掘的訊息比尋常人口耳相傳的詳實即可。
鄧健等人也早早的到了,而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今日也沒有當值,統統都告了假,他們沒有出現在貢院,而是讓馬車停在附近的街角!
他們的身份,不便拋頭露面,又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放榜的訊息,這關係著自己兒子的前程,或者說,自己雖貴為宰輔和吏部尚書,固然可以讓兒子有個好的前程,可一旦兒子能中了進士,那麼……制約自己兒子的天花板,卻也隨之提高了。
房玄齡是一宿未睡,整個人激動得有些睡不下,本以為在馬車裡可以打個盹,可誰曉得一直都保持著極亢奮的狀態,無論如何也睡不著。
遠處的貢院,還是鬧哄哄的,許多的考生紛紛到了,又有不少的好事者? 使得這貢院外頭人聲鼎沸。
大唐第一次真正的科舉放榜,拉開了帷幕。
無數人翹首以盼。
一聲銅鑼響起,而後……從貢院裡走出一個個官吏。
官吏們神色肅然? 魚貫而出,隨即取了榜張貼。
這榜下? 更是沸騰成了一片。
鄧健等人,卻一個個站得筆直。
大家都來看榜? 可人和人看榜的心情還是不一樣的。
放榜的時候? 一般都是先放尾榜? 那些尋常的舉人? 會激動的想從尾榜裡尋覓自己的名字,生怕自己的名字不在其中。
可鄧健就不同了? 他也在瘋狂的尋找,卻生恐自己的名字在尾榜裡,若是在尾榜? 固然也算是高中了,可對他而言? 卻已成了恥辱? 會令他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這叫……馬前失蹄。
此時有人歡呼起來:“我中了,我中了……”
卻是一個舉人淚流滿面,激動的不能自己,彷彿祖墳冒了青煙,人生一下子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