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陳愛芝矢口否認,房玄齡也只是笑了笑,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而後,房玄齡便開始苦思冥想起來。
陛下白日的文章,他是看過的,因而,今日報館讓他撰寫一篇,某種程度而言,其實深入闡述一下陛下勸學的深意而已。
所以此文,本質上就是閱讀理解,要顯得陛下高瞻遠矚,又要有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
當然,這對房玄齡而言,不是什麼難事,他除了是宰相,還與虞世南列為十八學士,寫個文章,是手到擒來的事!
只是這等立即要公之於眾的文,房玄齡卻還需好好的精雕細琢一番,每一個用詞,都需推敲,因而到了子夜,文章才出來。陳愛芝則拿著文章,連夜往報館去。
報館的人,幾乎都是熬夜排版,隨即開始印刷。
次日一早,最新的報紙便出來了。
只是……大家已經預料到報紙將供不應求,那些賣報的貨郎,似乎是通宵達旦的在等,就希望能多進一些貨。
一張報,賣報之人能入賬兩文錢,而且是十拿九穩,叫賣之後,定能賣出去,大家都希望能多進一些貨,若是來的遲,就不知還能有多少了。
清晨拂曉。
長安不知覺間多了一道街景,賣報的吆喝聲,伴隨著黎明的曙光刺破了拂曉的寧靜。
而後……一日津津樂道的話題,又滋生了出來。
以往人們的問候,大抵是吃過了嗎?或是鄰里之間,發生了什麼。
而報紙的出現,某種程度,一下子讓人們的視野和談論的話題,不再限於門戶和鄰里之間,一下子,便連幾千裡外的事,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自然,今日最勁爆的話題,當然還是關乎於房玄齡的文章!
昨日大家本就為了陛下的勸學文章而爭議的厲害,每一個都覺得陛下的文章裡,是別有什麼深意,有的人甚至爭執得面紅耳赤。
現在好了,房公親自下場,告訴大家,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老夫親自來給你們講講,什麼叫做勸學。
…………
也就在此時,張千將最新送來的新聞報送到了正在吃早膳的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正襟危坐,一面用著早膳,一面將報紙攤在案牘上,漫不經心的看著。
此時,李世民腦海裡,已經開始浮出今日街頭巷尾會議論什麼了。
用過了早膳,少不得便要見見百官,昨日罷了早朝,今日免不得要讓百官入朝了。
李世民擺駕至太極殿,百官卻已到了。
眾臣先是行禮,李世民在人堆裡覷見了陳正泰,面上莞爾一笑。
可事還沒議多久,突然有人自班中出來道:“陛下,臣有一言。”
此人是御史馬英初。
馬英初鼻青臉腫的樣子,上一次去了報館,被一個叫程處默的人打了一頓,顯然這是報館故意的,御史臺其實已經炸了鍋!
御史是什麼,何等清貴之人,可謂是捕風捉影,專司彈劾,很清貴,權柄也很大。
本來御史對於報館就有意見,現在又捱了打,御史臺上下,可謂是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