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對於鄧健而言,實在不難。
因為教研組的數十場模擬考試,只有前面五六場,才會出這樣的題!
而到了之後,題目的難度越來越深,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了。
鄧健甚至不假思索,就想到了好幾種破題之法,倒不是他真有什麼天賦,實在是這樣的題做的太多了。
不但做的多,而且還分析理解的多,優秀的文章,先生們會像對待橘子一般,一層層的剝開,展露在大家的面前,而後耐心的講解其中的優劣。
因而鄧健的題可謂是作的得心應手,甚至他恍然之間,有些不可置信。因為在以往的時間管理上,做題的過程還是需要掌握好時間和節奏的,可因為太快,一不小心就‘超了車’。
而另一邊,許多考生見了題,一時懵了。
這樣的題?
李濤此刻眼睛已經直了。
他出自李氏,身份非同小可,只是和尋常的世族子弟比,他更上進一些,畢竟哪一個家族,都會有一些輕佻的人,而李濤自幼便好讀書,在趙郡李氏家族裡,已算是優秀的子弟了。
他家學淵源深厚,受過不少的教導,又頗有天資,因而一直被族中當做重點的培養物件。
此番在長安,許多世族已經開始慢慢察覺到了科舉的好處,陛下既決心以科舉取士,那麼此時,趙郡李氏除了順從之外,並沒有其他的辦法。
李濤在州試中,名次並不高,因為榜中靠前的位置,大多都被二皮溝大學堂佔據了,這長安的州試,可謂是地獄級別,不知多少人落榜。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為了迎接這一場大考,李氏家族也意識到大學堂的教學方法,確實頗有用處。
於是李氏族學裡開始更改了教學的方法,讓李濤這些子弟們,每日死記硬背,與此同時,每日作文章。
而今日,李濤信心百倍。
自己的根基和功底極好,堪稱翹楚。而那大學堂之所以在州試中大放異彩,不過是因為他們找對了方法而已,現在李氏族學既然也學習了這種方法,那麼比拼的就是功底了。
所以他顯得輕鬆和愜意。
甚至進了這考場後,他還略略有些出神,想著那大學堂與吳有靜的矛盾,這一場矛盾,其實李濤並沒有波及,畢竟他出自的乃是真正的世族,倒不會像其他秀才一般,跑去書鋪裡湊什麼熱鬧。
可是心理上,他是支援吳有靜的,吳有靜文名遠播,又是名士,何況他的話往往發人深省,他也有耳聞,此次他躊躇滿志的來,便是要壓這些大學堂的讀書人一籌。
可是……
當題放出來。
李濤一時懵了。
此題……很淺顯。
可若是知道這題的背景,卻讓人背脊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