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國的反應,顯然引起了朝野的震怒。
叫你來不來。
不來居然還敢備戰!
這是啥意思,這是挑釁哪。
每個時代的挑釁都是不一樣的。
若是在漢武帝的時候,你瞎咧咧兩句就是挑釁。
倘若到了南宋,可能你兵臨城下了才能作數。
可在大唐,顯然這種備戰的行為,和挑釁已經沒有什麼區分了。
一時之間,群情激憤,當日便有吏部尚書侯君集和兵部尚書李靖請求出兵征討。
而此時的李世民,錢糧充足,兵多將廣,自然而然在這求戰心切的氣氛之下,也有了征伐高昌國的打算。
於是李世民連日召文臣武將入文樓商討軍機。
過了幾日,又召陳正泰覲見。
見了陳正泰,李世民卻是道:“正泰的氣色很好,顯然是心寬得很。”
話裡隱隱有陳正泰這幾日又不知去哪裡躲懶的意思。
陳正泰倒是坦然地道:“兒臣在太平盛世之中,又有聖君在朝,天下大定,心寬是免不了的。”
言外之意卻是……這不怪我啊,誰讓皇帝這麼聖明呢,大家都沒事可幹。
站在一旁的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和李秀榮數人,又有李靖和侯君集在側。
諸人聽罷,為之莞爾。
李世民方才本有些許的責備之意,可隨即煙消雲散,卻顯得頗有幾分尷尬:“你是上卿,也不可成日遊手好閒,該為君分憂。”
草草的說完了這番話,便算是圓了場。
陳正泰心裡卻想,話是這樣說,皇帝看著他懶惰,固然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可換個角度來看,若是他每天勤勉,朝中的事什麼都來插一腳,這豈不就成了喧賓奪主了?
李世民對陳正泰可以說是十分的放心,哪怕陳正泰總能化腐朽為神奇,門生故吏開始遍佈朝野,他也依舊不覺得陳正泰有什麼企圖。也正是因為李世民看穿了陳正泰的性子!
這種人,送他皇帝寶座,只怕他也要躲起來呢!
李世民隨即微笑道:“諸卿已經議定,預備征伐高昌。你們陳家,乃是河西之主……”
陳正泰就立即打斷道:“陛下……不是我們陳家是河西之主,陛下具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河西,乃陛下的疆土,陳家不過是世代替陛下藩守河西之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