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未來是光明的。
陳正泰自信那戒日王能夠看清時局。
而選定王玄策為大使,正是因為陳正泰給這一次友好的訪問加一道保險。
王玄策在去年和前年,曾出使過吐蕃和泥婆羅,對於天竺略有一些瞭解。
想來不會出什麼問題。
李承乾顯然對於王玄策這樣的無名小卒沒有什麼信心。
陳正泰的態度則相反。
因為他已經開始砸下重金,想盡辦法招募人員入天竺了。
甚至波斯灣的海港,也是為了與天竺通商預備的。
此時的天竺,人口眾多,只怕在數千萬上下,如此巨大的人口,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交易物件。
到時源源不斷的貨物,都可透過陸運和海運輸送進天竺,再換來大量的金銀以及數不清的香料和礦產,一旦成功,那麼就意味著,未來數十乃至上百年源源不斷的財源。
因而,與天竺通商的提議,甚至比那羅馬的意義還要大得多。
從經濟角度來說,只要拿下天竺,那麼普天之下,大食商行將成為最豐厚的資產,沒有之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要派去使臣,和戒日王好好的談一談,另一方面,也需做好大食商行隨時進入天竺的準備。
可在李承乾看來,陳正泰其實就是在畫大餅。
大食商行這個餅,畫的一個比一個要大。
可偏偏,陳正泰的畫餅功夫很好,大家居然信了。
這就好像有人說移民火星一樣,傻子都知道三百年內沒有可能,若當真可能移民火星的時候,問題又出來了,我特麼的都有了能移民火星能力了,我為啥要移民火星?我賤不賤哪?
可偏偏,人們相信。
只要人們相信,它就是一個偉大的計劃。
譬如現在新聞報,就在長安大規模的造勢,不只是長安,即便是江南,這裡的富商們,也都看到許多據傳、據聞、據悉之類的訊息,大抵都是陳家不知名訊息人士透露,陳家正在大規模招募擅天竺語的人才,又傳聞,一群人已招募,現在正在緊張的進行語言和一些風土人情認知之類的訓練。
這些傳聞,肯定不是空穴來風的。
而對於天竺這片土地的富庶,人們是有所耳聞的。
聽說那地方,糧食可以三熟,還聽說那地裡的莊稼,根本不必特意去照顧,它自己便可長出來。
土地肥沃,竟至於斯,這簡直就是自古有農業基因的漢人們的肥美之地啊。
在大唐,你若說有一個地方,那地方地裡能長金子,他們不會太熱血沸騰。可你若說那地方土地肥沃,乃膏腴之地,他們便一下子滿懷著憧憬起來。
因為金子總有挖完的一天。
可膏腴之地卻可以一茬茬的長出糧食。
大唐的百姓,就愛種糧,這是祖傳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