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這件事你怎麼看?”姜瑜兒把眸光看向了一旁的陳大人。
陳大人起身,朝姜瑜兒行了個禮。以前如果有人說,姜瑜兒多大能耐,他表面雖然很是恭敬,但心裡還是有些不服氣了,一個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跑出來瞎攪和,所以對於姜瑜兒的事情,他還是保持了一定的看法。
可這次,他對姜瑜兒已經信服得五體投地,要有人還有他之前的想法,他也已經會為姜瑜兒證明,與人力爭。
“郡主,這件事,是下官疏忽了。也是因為長期旱澇的原因,這幾天降雨,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卻忘記了防洪一事。不過剛才聽張管事這麼一說,下官有一個提議,不知當講不當講。”他現在佩服姜瑜兒的先見之明,也佩服姜瑜兒底下人的行動力能。
這還沒有出現洪災,就已經做好了預防措施。
“請講。”一聽對方有想法,她很願意聽取。
有些東西,自己沒有想到的,別人可能就想到了。人無完人,也不可能事事都能面面俱到。
都說同樣一件事,百人有百種方法去處理,最後的結果,大相徑庭。只是過程不一樣而已。
也有一種說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所以,只要是別人的意見,她都會先聽取。
“下官認為,這件事必須上報給皇上。不過在上報給皇上的同時,咱們也得為百姓準備好糧食,至少要讓他們渡過這一關。”聽他這麼一說,一屋子的人差點沒翻白眼,這些誰不知道。但看他的樣子,應該還有下文。
“糧食何處來?”姜瑜兒直接開口道。
她也知道先解決百姓溫飽問題,但這雨下成這個樣子,從其他地方運送糧食過來就是一件很大的難事。
聽姜瑜兒這麼一問,陳大人就知道,她現在也在擔心糧食的問題。
開口道:“都說餓死長工肥地主。郡主難道沒有發現,這易西城,前來粥棚領粥的,都是百姓。據下官調查了一下,這易西城本物產豐富,一畝不說產十石米,但少說也有五六石。那麼問題來了,這裡這麼多土地,產出來這麼多糧食都去了哪裡?”
“怎麼說也不應該百姓手裡一點屯糧都沒有,所以,下官調查了一下,這易西城,有不少大地主,他們手裡有不少土地,全租給了百姓。收租四層,落在百姓手裡的糧食也就只有六層左右的樣子。所以,下官認為,這些地主手裡,應該有糧。”
“只是,下官一時間也沒能想出來,要怎麼樣才能從這些地主手裡,掏出糧食來。還請郡主給個提議!”陳大人說完,恭恭敬敬給姜瑜兒行了一禮。
他潛意識裡認為,這件事,姜瑜兒能辦到。
姜瑜兒一聽,也不得不佩服。都說人多力量大,她之前一直想著從其他地方調糧過來,要說糧食最多的,整個大月國,恐怕也就只有她們姜家糧食最多了。
卻怎麼都沒有想到要從當地把糧食的問題給解決了。
“陳大人可有依據,證明這些地主手裡有糧食?”只要有糧食,鐵公雞地主,也得把毛給她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