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謀略讓他們這些大臣,心甘情願為之誠服。也甘之如飴地跟隨著他,聽命於他。
他跟德公公還得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對姜瑜兒的好,那絕對是真心實意的。在沒有長公主之前,他把姜瑜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有了長公主,他大多數心思都在了長公主的身上,但他喜歡姜瑜兒的這份心思,依舊存在。
洛雲碩被俘,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他也是在放任。只是苦了姜瑜兒。
但這些年來,他也交代了不少事情,讓連家,一定要在姜家需要幫助的時候,無條件地去幫助姜家。
姜家這些年來,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麼快,其中,要是沒有皇帝的大力支援,姜家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發展起來了。
人有時候就這樣,只看到別人對你的不好,但你卻沒有細想過,別人對你的好,其實已經超出了你所想到的這些。
皇帝對姜瑜兒就這樣。表面上,皇帝是欠了姜瑜兒,但實際上,皇帝對姜瑜兒的好,已經超出了他對任何一個皇子。哪怕是三皇子,他最喜歡的孩子,他對他的用心,也不及姜瑜兒。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他對自己的子女,確實做得不好。在這個殘酷的時代,他能做到的,也只是給自己的孩子,留下一批能為他所用的人了。
其實,皇帝也有些貪心。誰不想自己的兒孫繞膝,誰不想自己兒孫滿堂。
但,生在皇家,這一切,註定只是一個念想。
他之所以會選三皇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其實他也有很多自己的考量,比如說,三皇子的能力,以及三皇子的善心。
他不會對自己的子孫趕盡殺絕。能保下的,他絕對不會殘忍的入先帝已經,全部屠完,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他選擇了三皇子,也給三皇子留下了一大批的有用之才。
姜瑜兒,他從一開始的喜歡,到最後的算計。其實,他已經方方面面考慮過了,像姜瑜兒這樣人才,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只能殺之。
誰也不想有這麼一個可用之才,別敵方所用。這對己方來說,是一大損失,也是一種風險。敵方增大了實力,對己方來說,也是一種削弱。
所以,姜瑜兒註定只能是大月的人,也只能為大月所用。
他之所以會把姜瑜兒跟三皇子綁在一起,那也是因為他察覺到了一個問題,其他皇子,都不願意跟姜瑜兒走近。就如二皇子,還有那種毀掉姜瑜兒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很可怕,也很危險。他沒有那種自大地認為姜瑜兒除了大月無處可去,也不會認為,姜瑜兒真的會有哪些忠貞不移的忠誠。
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姜瑜兒是個聰明人,也是個膽小之人。她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保全家人。
三皇子能做到這一點,其他幾個皇子,任何一個都做不到。他們在利用姜瑜兒的同時,也在忌憚著她的實力。特別是姜瑜兒的身後還有一個手握兵權的外姓王洛雲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