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兩個完全不同種類的人出現在了京城,如果這事他還不關注,那他這個皇帝做得也太沒有危機感了。
姜瑜兒站了起來,對皇帝說:“皇上,他們來自於西方,也就是海的另一邊。此處前來,是為了交流農業技術。準確地說,他們是來交換農作物種子的。”
皇帝一聽,心裡一喜,這是好事。但表面依然不動聲色,問道:“他們帶來的東西,福音可都認識?”
姜瑜兒略略想了想道:“皇上,那些東西臣算不上是都認識,但也知道怎麼種植。臣想過了,如果換,他們的土豆,咱們可以用大月過的紅薯跟他們換。其他的那些五穀雜糧還有蔬菜瓜果的,咱們也可以找對應的跟他們換。至於技術問題,咱們只負責交換種子,不負責傳到技術。是否能種出來,那是他們國家的事。至於他們帶過來的種子,咱們可以不用擔心,那些種子,臣都會種。”
姜瑜兒也不是大言不慚,她這麼說,也是有私信的。當年鴉片戰爭,她雖然已經是幾百年後才看歷史書才知道的事情,但對於這個教訓,她還是心有餘悸。
中國發明的火藥,中國人就用來製造煙花爆竹,可到了外國人手裡,就變成了洋槍洋炮,強行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不請而入。
吃著國人的糧,羞辱著國人。
東亞病夫,可能很多人覺得無所謂的一個稱呼,但這事恥辱。
她之所以這般說,不是她自大,而是這些種子,對於她來說,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農村隨便出來個小娃娃都能種出來。只是種出來產量的高低而已。
她會跟他們換,不傳授種植技術。等他們研究出來的時候,他們送過來的種子,已經在大月國這邊發揚光大了。
落後一年可能不算什麼,但五年,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呢?
皇帝聽了她的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姜瑜兒也不去打擾他的沉思,因為她知道,她一個小女子,是左右不了上面這位的思想的。
他要怎麼做,他比誰都清楚。
可能有些事情有些武斷,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一切為了百姓。
她前世看過不少帝王,覺得百姓就跟他家豢養的牲畜一樣,生死都在帝王的手裡。
可這個皇帝他不一樣,他跟她前世見過的某些國家領導一樣,百姓的利益高於一切。雖然很多大臣沒有怎麼高的悟性,可能很多事情經常會被弄巧成拙,畫蛇添足。
姜瑜兒出宮的時候,宮門都已落下。還是德公公帶了皇帝的手諭,姜瑜兒才得以出宮。
回到郡主府,姜瑜兒整個人都虛脫了。這一天的事情,可比什麼時候的都多。
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姜瑜兒就發現自己的床上好像有個什麼東西,還真被嚇了一跳。上前一步,掀開被子,洛雲馨那安靜的睡顏就這樣毫無掩飾地呈現在了自己的眼前。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