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現在,如果能改變一下,是不是有所改變?這是他從織雲鎮回來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都說一個好的帝王不是擴充了多少領土,而是在原有的領土上,能守護好自己的領土,讓自己領地上的百姓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先帝曾跟他說過,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他之前並不懂,現在,他深有體會。
他的江上,有成百上千萬的將士為他守著。而將士身後的,是他們的國家,是他們的家人。為了能讓他們安心在前線為這個國家奮不顧身,他就要在後面,為他們照顧好他們的家人。
想到了這一點,皇帝做了一個決定,一個很大膽的決定。
他覺得要改變現在的政策,一個與眾不同的政策。
想至此,他讓德公公去三皇子府把三皇子給秘密叫進了宮來。
“兒臣給父皇請安。”三皇子還是那副讓讓你找不到毛病的恭敬,皇帝有些頭疼。
這個兒子,即使這裡沒有外人,他也不會讓別人在這方面抓到他的一絲絲不好之處。對於這個幾乎沒什麼缺點或者漏洞所抓的兒子,皇帝有些頭疼。
他不知道,選這麼一個人繼承皇位,究竟是對還是錯。
都說帝王最好是那種能穩得住場面,能安定國家之人。可他一心想要打破現在這種僵局的皇帝,卻不知道,在選擇繼承人方面,為何也有跟其他帝王一樣的看法與觀念?
他不知道,如果將來三皇子真的繼承了皇位,跟姜家,是否還能合作得如此融洽。他在位期間,能保姜家平安。但他的兒子呢?
不過也好,這次大臣們聯名討伐姜瑜兒,他也好以此事試探試探三皇子的心裡所想:“臻兒起來吧!”
三皇子謝恩站了起來,皇帝就讓德公公賜坐:“你看看這些摺子,你說說看,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在三皇子面前,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一點偏袒之色,想要看看這個兒子的選擇是什麼。
如果他對姜家有意打壓,那他就得考慮他在為期間,是否改革新政策一事。如果他也覺得維護姜家,他就會把這次政策改革一事落實下去。
都說一代君王一朝臣。但一些有功之臣,或者一些比較忠貞大臣,也能管幾代的事。
就如連大人,雖然依然是個尚書的位置,但他的那個位置可不可缺少。他還是世子的時候,就知道皇爺爺很是器重一個叫連大人的人,那個時候他還只是一個侍郎。
後來,父皇繼位,他輔助著父王,把一個破敗的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再後來,就是自己,他依然是那副做派,如一棵松柏不偏不倚,任憑風勢再大,他就在哪裡,永遠支援著皇帝的決定。
他記得,父皇繼位前,也有意去拉攏過這位連大人。只是,被他回絕了。他對父皇說過一句話:不管皇上如何選擇,只要是皇上選擇的,作為臣子的自己,無條件支援皇上的選擇。
他就這麼屹立著,永遠的宗旨,那就是不管誰是皇帝,他都會無條件地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參與任何皇子間的鬥爭,這也是為何連家至今,依然是最大的皇商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