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大兩歲,姜瑜兒更加接受不了。都說女子的心裡年齡都要比同齡男子的大上一些,這年紀上都大了兩歲,這不跟帶個兒子似的?
這女子跟男子,姜瑜兒最不能接受的,也就是女子的年齡比男子的大。
阮嬸不知道姜瑜兒為什麼問這些,但晚上睡覺的時候,仔細一想,也就明白了姜瑜兒這些話的意思。應該是之前跟著小棗一塊兒出去,小棗說了什麼,所以才讓姜瑜兒有些惶惶不安。
似的,姜瑜兒也到了該說親的年齡。這個家裡沒有長輩,長輩也都是叔叔嬸嬸,而姜二柱跟著姚家兄弟倆到處跑,很少在家。羅氏卻應該小丫丫的事情,一直萎靡不振。
在這個家裡,姜子蘇是當家人,而他常年在學堂,很少在家裡。姜瑜兒的婚事,也就要落到她自己的頭上了,這麼一來,姜瑜兒能有現在的表現,也實屬正常。
想到這裡,阮嬸不由得有些心軟。都說婚姻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姜瑜兒沒有父母,沒人給她操持這些事情,事事都得經過自己的手,這麼大一個孩子,撐起這麼大一個家,真的是為難她了。
端午節,姜子蘇他們放假一天,回家過節。
往年羅氏會做好黃粑送過來吃,今年卻什麼都沒有做。阮嬸從山上採了些葉子回來,姜瑜兒知道這是粽粑葉。前世雖然不會包粽子,但她見過粽粑葉長什麼樣子。
看到阮嬸的舉動,姜瑜兒哪裡還不明白。自己心心戀戀了這麼久的粽子,終於還是能吃上了。
二話沒說,帶著李封,去了鎮上,買了不少糯米回來。只是,她好像忘記了,家裡只有阮嬸一個人會做,買這麼多糯米,阮嬸如何能做完?
阮嬸做得粽子很簡單,不似其他的,裡面放什麼肉啊!黃豆花生的。她也就是白白的糯米放進去,包起一個個跟羊角似的小粽子。
姜瑜兒看著新奇,也就跟著學了半天。
結果自己這還沒學會,人家姜小雨卻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包粽子用不了什麼力氣,所以姜小雨包起來,看起來也似模似樣的,跟姜瑜兒包出來歪瓜裂棗的,完全就是兩個樣子。
大丫放學聽說大姐家要做一種新奇的食物,也跑了過來做學徒。
結果,人家大丫都會包了,姜瑜兒包出來的粽子,依舊是最醜的。這讓她不得不感嘆一句自己真的沒有做飯的天賦。
以前家裡就只有自己跟弟弟,那也就勉強能煮熟來吃。後來阮嬸來了後,姜瑜兒堅決不會動手去做一下飯菜,不為別的,因為她自己都嫌棄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每每感嘆自己不會做飯時,阮嬸總會說:“大小姐是有福氣之人,不會做飯也沒什麼打緊的。”
姜瑜兒知道,她這些話是安慰自己。農村的女娃,誰家的孩子不會做飯,只是做得好吃不好吃的區別罷了。而姜瑜兒,確實這些女娃中,墊底的那種。
傍晚時分,姜子蘇帶著兩個弟弟回來了。姜二毛由於就在隔壁村,比姜子蘇他們回來得早。
聽大丫說,姜二毛打算下半年就不去隔壁村了,就在村裡上村學。
他成績不是很好,比起姜子蘇他們三個,學得算是慢的。
姜二柱也不祈求兒子能學成什麼樣子,姜二毛以後的路子,他都已經幫他想好了。等他再大一些,就帶著他出門跑業務。磚窯是姜瑜兒的,但也算是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