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那個被開玩笑的人也不生氣,笑著說:“那妞妞,叔的是不是悄悄的私下裡給叔啊?”
姜瑜兒一本正經地道:“沒有呢!”
又有人開腔了:“富貴,你的一份就分給咱們算了,這樣也好顯得咱們村的人都有優勢,比他們的多呢!”
“就是,就是!”
一群人,笑著,鬧著。
李封一個個的把月錢發給了他們。
從瘟疫後,姜瑜兒家的月錢又加了不少。因為在石山上跟煤礦這邊的活比較累,每人每天給六十文。
這樣一來,一個月,也差不多二兩銀子了。
這要是落到以前,也差不多是夠一家人,一年的吃穿了。
可現在,一個月就能掙這麼多。村裡人也不在害怕以後給兒子娶媳婦兒時,拿不出來聘金了。也再也不用擔心,以後嫁女兒的時候,沒能給女兒辦一個像樣的嫁妝了。
因為家裡田地也不過,婦女沒帶著幾個孩子也能忙活完。可能會比以前會苦一點,但日子比以前有了盼頭,也比以前過得有滋味了。
很多人家,以前是過年才能吃上一頓肉。現在已經是隔幾天就會去肉攤上買上一些肉回來,打打牙祭。
以前家裡人,總會把好的讓給子女跟老人,年輕人都喝湯。村裡也流傳了一句話:吃肉管三天,喝湯管七天。
後來,不知道誰嘴巴溜刷一點的,自己給改成了:吃肉管三天,喝湯管七七四十九天。
現在,村裡再也不用過那種喝湯管七七四十九天的日子。
人們生活有了盼頭,做事也帶勁兒。
用村裡幾個老人的話來說,那就是這些年輕人,走路都帶風了。
拿到月錢的,回到家,就把收入直接給了自己家的媳婦兒管著。
其他村的,有老父老母在,管錢的是父母。可張莊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男人掙的錢,都給媳婦兒去管。
一家子,也不會因為這些小翁小利給吵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