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說完一席話的姜瑜兒,最後把目光看想了兩個村裡的長老。希望他們能相信自己的話,召集村裡人,提前做好防洪措施!
還是里正,他是個很有先見之明的老頭子。一雙渾濁的老眼,看著姜瑜兒道:“妞妞,如果,我說的是如果。咱們真要防洪,要怎麼做?”
他也不確信,姜瑜兒的話可信。可看到姜瑜兒這半年多來的變化。還有村裡,因為姜家的帶動。雖然不至於餐餐大魚大肉,但村民們至少不用食不果腹了。
姜瑜兒一聽里正的話,立馬道:“里正爺爺,咱們張莊村之所以沒鬧過旱,那是因為咱們村口有河流經過。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河也是一大隱患。為了防止河水蔓延開來,咱們要修河提,撈出河裡多年來沉積的淤泥。石料我出,村裡人出力就好。還有,山上的山洪也是一大隱患,咱們要挖渠,把山洪引進河裡,讓它不至於禍害了咱們的村子。”
“現在開工,相信等洪澇來臨之前,咱們必能做好一切準備。”
只是,事與願違,天要下雨的事,誰能說得準。
村長還想說點什麼,但被裡正給拉住了。姜瑜兒說得話不無道理,所謂未雨綢繆,即使沒有她說得那些,就當建設起來,給後人留條後路。
里正想過很多,但有一點,他記得比較清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做這個栽樹的人。
這事,也就這樣,當著兩個京城來的人定了下來。姜瑜兒給工人們放了假,特別是本村的。外村的,她也通知到了,希望他們能回去,動員一下他們村的人,著手於防洪抗澇的行動中。
剛開始,大家還以為姜瑜兒是無稽之談。後來看到張莊村的人不僅不反對姜瑜兒的說法,還積極參加了這次行動。很多人也都心動了。要知道,這個東家,可是在方圓幾百裡傳開來的神童。
說不定,她知道了一點什麼也不一定呢!
於是乎,姜家的石場停工,煤礦也停工。大家扛著自己的鋤頭,拿上背篼跟簸箕,都朝著已經規劃好了的地方開始挖溝陶泥去了。
隔壁周村的村民們回去跟村長一說,那周村的村長也是個人精,聽了這訊息。又看到張莊村如此的大張旗鼓,跑來看了個大概,回去也動員起了全村人民開始跟風,開始做起了防澇工作。
只是,想周村村長跟張莊村裡正這樣的人,確實很少。很多人都在笑話這下開始行動的村子的村民已經村官。他們覺得,這些人都發瘋了,這洪澇還沒個影子呢,現在說什麼防澇,簡直就是吃多了沒事幹。
日子一天天過去,上學的孩子們也都放了熱假,會到了家裡。大一點的,都去山上河裡幫忙著掏泥,挖溝。眼看稻子已經變得有些沉甸甸的了,山上的小麥也都快要收成。
看著萬里無雲的天空,姜瑜兒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她在心裡不住地祈禱,希望這場大雨能來得晚一些,至少能拖到糧食收成。
轉眼間,天上的變化有是另外一番景象。里正跟村長都開始焦急起來,看樣子,是要下大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