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吃過飯,姜瑜兒就回去了。從早上起床到現在,她一直不停地到處奔波,還沒歇下來過呢!再過兩天就到了發月錢的時候了,她從張三順跟李封那裡拿了考勤回來,打算把工人的工資給算出來。
過兩日去鎮上把手裡的銀票換成現銀跟銅板回來,這銀票還是朱員外家來買石料給的。這也算是她全部家當了。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映著昏暗的油燈。姜瑜兒都不記得是第幾次挑燈芯了,直到雞打鳴,她才驚覺這又過了一夜。在這個沒有計算器等快捷方式的年代,每個工人的工資,她都得一遍一遍的算,生怕出了錯。
別看就幾十人,這一弄下來,還真要耗費不少時間。這一刻,她無比懷戀前世的電腦。這些資料直接匯入,不用自己慢慢去算,一定算得無比地精準。
收拾了一下,躺回床上。她想,就躺一會兒,今天趕集,她得去集市上。隨便去看看哥哥弟弟,他們都去了學堂這麼久了,也是時候去看看他們了。
還有,她想跟孟老說說,讓他幫忙教育一些弟弟為人之道。她不在身邊,教不了。指望哥哥叫弟弟怎麼做人,那一定比不教好一點。哥哥對弟弟的教育,一定是暴力教育。用他的話來說,男孩子,就是棍棒下成材的。
對於哥哥這樣的做法,姜瑜兒很是不敢苟同。也是後來,她從二嬸她們的口中得知,哥哥以前很調皮,經常被父親收拾。用爹的話來說,棍棒下出孝子。所以,男孩子在棍棒下成材一說,也是從父親那一輩流傳下來的。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只是,等姜瑜兒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午飯時分。她懊惱地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真是每次都這樣,說好的誰一會兒呢?在這個沒有鬧鐘的時代,她真的是一點轍都沒有。看來,她得找個人來叫自己起床好了,不然這樣下去,真不是個事兒。
想至此,她連飯都來不及用就跑到自己家後山去叫張三順。她今天不僅要去換現銀,還要買個丫頭或者婆子回來,不僅可以給自己做法,還能叫自己起床。
兩人趕著家裡的牛車去了鎮上,第一件事就是找個地方先填飽肚子。由於起得晚,她現在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對於找吃的,張三順明顯比她知道的更加清楚,自己帶著她去了橋邊上的一個攤販的位置。找個點不是飯點,但小攤旁去排滿了人。
姜瑜兒有些疑惑地看著張三順,只見張三順笑了笑道:“這家人在這裡擺攤有些年了,別看它只是個小攤,味道可是槓槓的好。以前我們都不知道,還是連少爺帶我們將軍來此,我們才發現這裡的。”
聽他解釋,姜瑜兒更加疑惑了。生意這麼好,這老闆怎麼就不買個店鋪或者租個鋪子開打一點。
張三順好像看出了姜瑜兒的疑惑,開口解釋道:“這是一對老人開的。據說他們年輕時,因為在此擺攤,家裡的幼子被拐子拐走了。之所以會一直在這裡,是想等他們的小兒子長大後,能來這裡找他們。”
聽至此,姜瑜兒眉頭微微一凝,真是不管哪一個時代,拐賣兒童婦女的人都不在少數。有些人家運氣好,能找回來,而有些人家,就此失去了親人,致死無緣再見。
有些好奇地她抬起頭,看著張三順,問道:“那他們的孩子來找他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