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晚上,羅氏來接小女兒的時候,被姜瑜兒拉著說了好一通話:“二嬸,最近的傳聞,你聽見了嗎?”姜瑜兒不動聲色地打量著羅氏,想要從她的臉上看出來點什麼。
聽了姜瑜兒的話,羅氏也是一臉的一籌莫展,對於那些傳言,她也聽見了。聽那些人對自己女兒的誇獎,她是高興的。沒有誰聽了好話會不開心的,這一點,姜瑜兒很是瞭解。她摸了摸小女兒的小腦袋,看著姜瑜兒道:“那些傳聞,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的。剛開始的時候在村裡傳一下,我以為也就是老人們喜歡誇小孩子,傳傳就好了。誰知道,這都傳到了鎮上去了。”
頓了頓,她又道:“丫丫是有些小聰明,但也沒到他們說的那麼神乎。都說,小孩子不耐誇,為了這事,我跟你二叔不知道愁掉了多少頭髮。”
看她樣子不像是作假,姜瑜兒也知道,她擔心自己的女兒,不是假裝出來的。心裡也鬆了一口氣道:“二嬸,咱們家丫丫是比其他孩子要聰明很多,但咱們也不能忽視了她的教育問題。所謂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走歪路。”姜瑜兒知道,自己是個堂姐,不好事事都管,她能提點的,也就這麼多了。
羅氏連連點頭,這些他們都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那些人怎麼想的,人人都說小丫丫是神童。他們自家人也知道,這小丫頭是要比其他孩子聰明一些,但他們覺得,這都是因為她經常跟著姜瑜兒,而姜瑜兒有事沒事就給她數糖,所以對於數字,比其他人敏感一些罷了。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姜瑜兒只是教她數數,加減也只是教到是以內的。其他的,都是她舉一反三給自己琢磨出來。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這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了。
姜瑜兒模糊記得,她前世小時候,有小丫丫這麼大的時候,拿著鉛筆寫數字,三跟八都是橫著的。數數也就能數到十,更別說加減了。
羅氏跟姜瑜兒說了一會兒話,抱著已經瞌睡了的小丫丫就要往外走。卻又被姜瑜兒給叫住了:“二嬸,等等,我跟你去你們家,有些事情找二叔。”
羅氏等著姜瑜兒把門栓上,兩人這才朝著姜二柱家走去。
還沒進門,就聽見大丫在那裡吵嚷嚷地不知道再說些什麼。等走進去了,才聽到姜二柱說:“人家要怎麼說,就讓人家說去吧!你跟人家解釋那麼多,人家也不會信,何必浪費精力?”
大丫又道:“可是,他們那樣……走到哪裡,都有人說咱們家丫丫怎麼怎麼的,真的很煩人。”
“唉!”姜二柱嘆了一口氣,這些事情,他又如何不知,這些天,都有很多人來向他求證小女兒的事情了,他也煩不勝煩,只是有什麼辦法呢:“往後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躲開一些就好了。”
“憑什麼我要躲著一些,為什麼不是他們躲著一些?咱們家丫丫才多大啊,居然就有人問,咱們家丫丫是否有許配了人家。爹,您是沒看到,那些人那噁心的樣子,我真想讓她自己回去照照鏡子,就她那樣子,能生出配得上咱們丫丫的兒子?”大丫火爆脾氣,姜瑜兒是領教過的,只是沒想到,她這張嘴,不僅僅是在家裡很,對外人,比對家裡人狠多了。
姜瑜兒轉身,看到二嬸也是一臉的愁容,不由得一怔。看來,小丫丫的事情,讓這個家的人多了不少煩惱。誰說家裡有個神童是好事,看這一家子的老實人,這樣一臉的愁容,誰來告訴她,這個世界是怎麼了?
姜瑜兒輕輕推開門走了進去,出聲道:“大丫,都說傳言止於智者,咱們不去理會,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傳言自然也就停息下來了。”
聽到姜瑜兒的聲音,大丫轉過身來,看著姜瑜兒沒好氣地道:“你自己帶著小丫丫在家裡,是沒碰到那些人,不然哪來的勇氣在這裡說風涼話?”
姜瑜兒知道她有口無心,也不跟她一般見識,只是笑了笑道:“咱們家丫丫聰明這是事實,咱們也沒刻意去隱瞞什麼。都說了是傳言,你覺得一個傳言,能堅持多久?難道說,那些人都不用吃飯穿衣了,整天為了丫丫的事情,跑來咱們村打聽啊?”說完她笑了笑道:“這種事情,我相信,再過半個月後,咱們這裡沒有什麼新的訊息傳出去,就不會再有人在傳言這件事情了。畢竟新鮮的事情,也就新鮮這麼一段時間罷了。”
說完,轉身看著二叔二嬸,認真地道:“這段時間,咱們就不要讓外人再得到什麼關於丫丫的訊息了。”
羅氏跟姜二柱想也沒想,點了點頭,算是肯定了姜瑜兒的話。
大丫則是沒好氣地說:“那些人更過分的是,說咱們家丫丫是喝了什麼神水,才會變得如此聰明的。”說完,她有一臉氣不過地看著姜瑜兒道:“還有你,那些人說你突然間變得這麼有本事,也是喝了那什麼神水。我都想問問,哪裡有神水,我也去喝上一些,讓我也聰明起來。”
看到她氣嘟嘟的樣子,姜瑜兒樂得不行。這小丫頭這暴脾氣,也不知道長大了,會不會改一改。
看到姜瑜兒一副樂開花了的樣子,大丫的暴脾氣就上來了。衝姜瑜兒嚷嚷道:“你笑什麼笑,這種事情,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看到她這麼沒理沒貌樣子,羅氏眉頭一皺,輕聲呵斥道:“大丫,怎麼跟你姐說話的?”
大丫看了母親一眼,這才收斂了一些自己的脾氣。都說農村的孩子教育不好,可看到二叔家幾個孩子,姜瑜兒就知道,比起大戶人家的中規中矩,二叔家的是鬆了很多。但也要這樣的家庭,才能教育得出機靈,開朗的孩子。
他們總會在孩子們做錯事的時候提醒一下,他們哪裡做錯了。不像沒有爹孃的姜子銘一樣,自己錯在了哪裡,都沒有人提醒一下。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