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銘抬起頭,眼睛裡,淚水都在開始打轉。那委屈的小模樣,任誰都看得出來。
都說,要讓一個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必須讓他自己認清楚,自己錯在了哪裡。姜瑜兒把他拉了過來,道:“子銘,你是哥哥,丫丫才三歲。人家那麼小都能那麼快又準地算出來十以內的算數,你覺得,你一個大她四歲,已經七歲了的孩子,應該比丫丫慢嗎?”
姜子銘想也沒想,搖了搖頭,道:“不應該。”
“那你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嗎?”姜瑜兒又溫聲道。對於教育孩子,這些問題,真的是太為難她了。她沒養過小孩子,以前家裡的弟弟,跟自己接觸的時間比較少。大多時候,他犯了錯,都有爸媽給他糾正。
“知道了,應該認真學習。努力做到最好!”姜子銘低低地說了一句。
姜瑜兒又道:“子銘,姐姐今天兇你,不是見不得你。而是想讓你明白一個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因為有了一點點小小的成就,就變得沾沾自喜。都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姐不想自己家的弟弟,以後是一個沒本事,沒有擔當的男子漢。”
姜子銘聽了姜瑜兒的話,臉都紅了,他低低地道:“姐,我知道錯了。這樣的錯,以後不會再犯了。”
“嗯!”姜瑜兒點了點頭,又道:“我給你的弟子規背得怎麼樣了?”
姜子銘立馬抬了起頭,一臉驕傲的道:“我全背會了。”但接觸到姜瑜兒那不贊同的眼神時,神色又變了變,小聲道:“姐,我會全記住了。”
看到他的轉變,姜瑜兒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看來,這顆苗,還有掰正的可能性。道:“記住了,但還沒理解透,對嗎?”
姜子銘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道:“姐,你怎麼知道的?”
姜瑜兒沒好氣地道:“我記得,我送你去讀書的第一天就跟你說過了,人不能死讀書,也不能讀死書。要會讀會寫,還要理解其中的含義。如果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那送你去上學,有何用?”
姜子銘這才發現,這一次,他真是被姐姐狠狠地修理了一頓。也懂了,夫子讓他們一個勁兒地背,寫那些課本上的東西。他們不理解,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姜瑜兒也知道,這個時代的夫子,不能跟自己前世那些老師相提並論。還記得魯迅先生的《從百草聽到三味書屋》中寫到,那先生就不喜歡有學生問他問題。
想來,這個時代的先生,也跟那個先生一樣吧!姜瑜兒真不知道,把哥哥弟弟送去這樣的書院上學,是對還是錯。
這不,姜瑜兒話音剛落,姜子銘就道:“可是姐,書院裡的夫子都不喜歡我們向他提出問題。不懂的,他讓我們多讀幾遍。他說,多讀幾遍,也就懂了。”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