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21個艦隊,是愛蘭希爾帝國現有的主力艦隊,其中還不包括類似扎古艦隊這樣的獨立分艦隊。
摧毀逃亡的天劍神宗偽宗門的龍皇所在的那支艦隊,其實就是一個不計入主力艦隊的分艦隊。
可以看到,為了在希格斯地區對抗看守者的進攻,愛蘭希爾帝國已經集結了21個主力艦隊中的10個,接近整個帝國一半的兵力了。
事實上,如果計算上隨後的增援計劃,集結在希格斯地區,或者說集結在戰區附近的艦隊,已經超過帝國兵力的三分之二了。
因為,按照帝國參謀部的計劃,龍族的第12艦隊,精靈族的第14艦隊,矮人族的第15艦隊,獸人族的第16艦隊,魔族的第17艦隊都要開往戰區,參加接下來的會戰。
這可不是開玩笑,這等於說是把帝國五分之四的軍力,集中到了戰區。
從愛蘭希爾帝國建國,甚至面對大半個魔法世界,四面八方全線開戰的時代,也從未動用過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參戰!
甚至,如果太乙啟動,克里斯作為太乙的鑰匙,也會抵達前線御駕親征。到了那個時候,可能愛蘭希爾帝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兵力,都會集結在希格斯大區。
舉國之力進行的戰略決戰,已經在希格斯大區打響,數以億萬計的艦船,匯聚在這片廣袤的星域。
為了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艦隊,要建立多少箇中轉站,要建立多少個宇宙港口,要使用多少宇宙運輸飛船,那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這個天文數字可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文數字!多如繁星的運輸飛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穿梭,為了養活上百億規模的兵力在前線作戰。
每一艘戰艦上,都有數千傀儡機器人在工作,有些戰艦上甚至擁有上萬這樣的工作機器人。
除了這些機器人之外,這些戰艦上還有克隆人幾百到數百人不等。他們負責機器人無法從事的精密工作,在特殊崗位上為指揮官服務。
在大型戰艦上,還有幾十到幾百不等數量的自然人,包括各個種族。這些寶貴的高階指揮官們負責指揮戰艦,領導克隆人與傀儡機器人。
一艘艘這樣的戰艦構成了愛蘭希爾帝國的分艦隊,一個個這樣的分艦隊組成了龐大的艦隊。
愛蘭希爾帝國那些建造在星球軌道上的星環船塢,不停的生產建造,把一個一個富饒的金屬礦藏星球掏空,組裝生產出一艘一艘體積巨大的戰艦。
從培養皿中走出來的克隆人,洗乾淨身體,坐上飛船,被分別運輸到這樣的嶄新的戰艦之上。
然後,經過幾小時的測試,這艘戰艦就要前往指定星域編隊,作為補充艦隊趕往前線——因為製造的太多,所以連試航都被簡化了。
而在前線,幾乎同一時間,就已經有一艘這樣的戰艦,被黑色的能量貫穿艦體,爆炸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殘骸垃圾。
這就是戰爭,看起來宏大無比,實際上殘忍萬分的宇宙戰爭。一個人,一個個體,在這樣的戰爭中幾乎毫無存在感。每一個微小的瞬間,都有數不清的個體灰飛煙滅。
數不清的生命,就這樣變成了一個一個冰冷的數字,成為了上位者決勝千里的決策資料。
就好像,愛蘭希爾帝國的皇帝克里斯,現在手裡捏著的那份電文——希格斯13號上,現在已經沒有存活的生命了。
200多艘驅逐艦,持續不停的轟炸了3個小時,隨後一艘戰列艦趕到,用殲星炮又加熱了星球核心。
如今的希格斯13號,在外太空就可以看到表面熾熱翻滾沸騰流淌的岩漿,看起來就好像地獄一樣。
“希格斯13號的悲劇是敵軍兵力陡然增加導致的,對方如今正在所有能找到的方向上投入兵力,我軍正在被迫在各個方向上投入兵力。”站在克里斯面前的羅凱,幫皇家第2艦隊解釋道。
畢竟對著自己帝國的星球開炮,這不是一個說出去好聽的事情。儘管那裡實際上已經失守了,可親手摧毀一個還可能有生還者的星球,實在是不太讓人歡喜。
“皇家第2艦隊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不妥。”克里斯將報告按在了桌子上,開口說道:“這筆賬算在看守者的頭上就是了。”
他看向了羅凱,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羅凱立即接著彙報道:“布林喬斯將軍的第10艦隊已經抵達指定位置,希格斯11號已經變成前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