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軍權是必須要捏在大明人的手中的。交州十一衛三所的將領,大都從此戰中的有功將士裡抽調遴選,少部分衛所將領,則由阮越、或是黎利遺留的義軍將領中的有功者擔任。
州縣的長官則清一色全部抽調大明本土官員擔任,這些年大明新式科舉行之有效,湧現出了許多頗具才德的務實官員,除卻府治的長官多由有經驗的官員擔任外,交州縣治的縣官,則多由這些新科進士們擔當。
這是朱肅的建議,安南收復後,最怕的就是如同歷史上永樂帝收復安南之後那樣,一群大明官員把這裡當做撈金之地橫徵暴斂,一通胡搞之後弄的安南民怨沸騰,自此徹底與大明離心離德。
新科進士們之中雖說也會有心性油滑的,但大多還沒有經受過官場打磨,胸中滿腔壯志,就想著要好好當官一展心中抱負,對於他們來說,安南這樣一塊被打掉了大部分士族、且百姓們多少還對大明朝的吏治存有觀望之心的地方,和他們最是匹配:
一則,這裡士族勢力已經崩潰,這些新科進士們的施政少有掣肘,也不會有士族試圖腐化這些年輕的官員;二則,他們雖然施政經驗不足,但至少,不會敢明目張膽的荼毒百姓,也沒有什麼後臺供他們貪贓枉法。
管理的好不好另說,吏治清明至少是有保障的。
而安南百姓,現在要的,也就是這片剛剛換到自己頭上的大明青天,能夠比士族清明就可以了。
在來自於大明的這些官員們到達交州後,朱肅特意給他們集體做了一番宣講,內容無非是要清正廉潔,交州上下剛剛收復,交州的三百一十二萬九千五百戶百姓,皆在看著我大明官員的作為。
若廉,則百姓歸心,交州自然穩固。若貪,百姓離心離德,自然對華夏也再沒了歸屬感。那麼這個貪官所犯的就不是尋常的貪鄙之罪,而是在破壞華夏民族的和諧與統一,是整個華夏的罪人。
而他們若能治理好交州,那麼所立下的功業,甚至還要高於開疆拓土的將士,作為收復安南之後的第一任官員,其穩定交州的功業必將名垂千古。
這一番演講,說的一眾官員們深以為然,熱血沸騰。不止是那些新科進士們大點其頭,那些來做州府官員的老資格們,也是十分同意朱肅的這番話。
其實執政方面,朱肅在看到前來的新科進士的名單之後,也是十分放心的:前來交州主持大局的巡撫名為胡儼,洪武二十年進士,在歷史上,曾任永樂年間國子監祭酒、內閣閣臣,為人敦厚戇直,心中常懷百姓;其他前來的官員也多是清官,屬於老朱親自考驗過、留在白名單裡的人物。至於那些新科進士裡,就更是群星璀璨了,有許多讓朱肅都如雷貫耳的名字。
原永樂朝榮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少保金幼孜,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名臣,“才華一代文章伯,事業三朝社稷臣”,曾數從永樂大帝北征,乃是毫無疑問的大明肱骨之臣。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做個縣令……
原永樂朝內閣首輔,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廣,明宣宗朱瞻基曾盛讚:“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當縣令……
原永樂朝內閣巨佬,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奠定了大明朝內閣地位的一代千古名臣,楊榮,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當縣令……
另一個原永樂朝內閣巨佬,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同樣是奠定大明朝內閣地位的一代千古名臣,楊溥,也是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一併打包丟了過來,當縣令……
“這麼豪華陣容……看來,老朱也有和我一樣的擔心,生怕安南如前世永樂時期一樣,因為官員們沒有善加治理,最後煮熟的鴨子,反而還飛了去……”
朱肅心中暗想。老朱那邊,有自己給他羅列的一批日後大明得用的臣子名單,這份名單上的人物雖然未必仍會成為大才,但至少,在歷史上他們留下了名字,說明他們比起一般人更加可堪造就。
被安排治理安南的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這一份名單上的人,足見老朱對治理安南的重視。
順便一提,這份名單上,排在首位的人物,就是大明少保于謙。可惜于謙如今還未出生,只怕老朱這一輩子,是用不到這樣一位讓他萬分喜愛的名臣了。倒是就朱肅所知,朱標已經將那名單給悄悄抄起來了一份,日後,于謙或許會成為朱標手下的肱骨之臣,繼續為華夏的壯大添磚加瓦。
沒有了士族掣肘,收回交州之事確實少去了很多麻煩。但士族留下的權力真空,也使得大明接手交州之初遇到了許多麻煩。交州諸事一直忙碌到了這一年年尾,直到年節將近,交州諸事趨於穩定,朱肅方才騰出手來,準備離開升龍城,前往武曲港搭乘船隻,返回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