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大聲叫道:小二,小二,大魚大肉,好酒好菜,統統拿上來。爺爺們吃飽喝足了,這就去招賢館,當萬戶啦。”
酒店的小二不敢怠慢,連忙送上酒菜。這幾名江湖漢子當下縱情吃喝,鬧了個杯碗狼藉,這才心滿意足,盡興而歸。
此時此刻,在大都城內各地,類似這幾名江湖漢子一樣的武人,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人開口說話,字字句句,幾乎都離不開這場招賢大會。一時之間,大都城竟被這大會攪動得風起雲湧,熱鬧非凡。
三天過後,就是招賢大會正式召開的日子了。大都城大街小巷之中,赫然有無數江湖漢子,武林中人,各自帶了稱手兵器,從歇宿處出發,匯聚成流,浩浩蕩蕩,往城西的萬安寺趕去。
這座萬安寺,全名為“大聖壽萬安寺”。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命令尼波羅國工匠阿尼哥主持修建的。寺院千房百舍,規模宏大,足以同時容納數萬人在寺內活動。寺內最重要的建築,則是一座通體潔白,高達十三層的大佛塔,巍峨高聳,遠近皆見。
萬安寺屬於喇嘛教的寺院。故而此時此刻,寺院內內外外,都有不少喇嘛僧。卻見這些喇嘛們,一個個滿面橫肉,相貌顯得凶神惡煞。身上手上,帶了各種各樣的武器。什麼。棍棒、戒刀、金鈸、爪鉤、法槌、經輪、禪杖……全部應有盡有。
顯而易見。召開這樣一場大會,前來參加者勢必龍蛇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想要大會能夠順利召開,首先需要的,就是良好秩序。但經過數年前皇城血戰一役之後,假如動用朝廷的正規士兵來維持秩序,顯然太過敏感。但改為使用這些喇嘛的話,前來參加大會的江湖人士,其牴觸心理就能減少大半了。
元朝皇帝向來寵信喇嘛教。再加上萬安寺內所有喇嘛,均有不弱的武功。故此他們平日裡在大都城內,經常持強橫行,幹下許多不法事情。
但眼下,前來參加大會的群雄,同樣並非什麼善男信女。所以這些喇嘛倒是不敢像平日裡對待普通老百姓一樣,去對這些江湖豪客肆意呼呼喝喝,頤指氣使。
參加大會者人數眾多,需要逐一報名登記的。故此,喇嘛們在萬安寺山門處,擺了整整一長列,合共幾十張桌子。每張桌子之後,都有一名喇嘛。桌子上則擺放有筆墨紙硯。
參加大會的江湖群豪,需要自己上前報名。把自家姓名、門派、所擅長武藝等基本資料,一一告知那喇嘛,在書冊上記錄明白了,才正式得到參加大會的資格。
其中一張桌子後面所坐著的,是名約莫十七八左右的喇嘛。他抖擻精神,提起毛筆,飽蘸濃墨,一邊向過來這邊登記的江湖漢子開口問話,一面奮筆疾書,用漢字和八思巴蒙文兩種不同字型,把登記者的資料迅速寫好。旁邊自有另一名喇嘛,向登記者發放腰牌,作為身份證明。
這年輕喇嘛接連登記了差不多二十人左右。忽然之間,但覺平白無端,竟是毛骨悚然,遍體發寒。他激靈靈地打個冷顫,連忙抬頭相望。但見擁擠人群當中,竟在不知不覺間,分開了一條大路。
上百名江湖群豪,分左右而列。人人都眼眸收縮,呼吸急促,甚至額冒冷汗,表現得緊張無比的模樣。至於導致這群本該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漢子,居然如此失態者,儼然就是那名正不慌不忙,彷彿庭院閒步一樣,沿著這條大路走過來的年輕劍客。
何以知道他是劍客?只因為此人身後,明顯揹負著一個劍匣。但這劍匣卻特別大,特別闊。裡面十分明顯地,並非僅藏有一口劍。卻是合共藏有——整整十二口劍!
身穿白衣,手拿摺扇,面帶微笑,顯得無比風流倜儻。這年輕劍客邁步走到桌前,“啪~”收攏摺扇,隨意在桌上敲了敲。笑道:“小師父,在下要報名應召招賢。請動筆啊。”
這劍客雖笑容可親,但身上一股凜冽寒氣,卻絕不因此稍減半分。那年輕喇嘛好不容易,方才勉強握緊了毛筆,強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顫聲道:“哦……哦……是,是。那麼,這位大俠,請問高姓大名,屬於什麼門派?”
劍客又是微微一笑,緩緩道:“在下司馬劍君。江湖人稱:劍君十二恨。無門無派,僅是一介武夫而已。請就此登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