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欣賞徐達的資質。收留他在身邊,並且指點他修練八卦掌。不久之後,軍為了太極玄棺的事,帶同徐達一起來到崖山,恰好撞上同樣為太極玄棺而來的白蓮教主韓山童。當下兩人大打出手。
韓山童只是透過“神遊物外大/法”,附身於蓮瓣侍女而出行。交戰時間稍長,侍女的生命力被壓榨殆盡,就無以為繼了。所以纏鬥下去的話,最後肯定是軍獲勝。
但韓山童卻巧妙利用侍女,讓侍女在生命力耗盡之前,死死纏著軍,和他一起沉入海底,來個同歸於盡。
不過,軍當然不可能就此死去。他在海底下冰封了三個月之久,利用這段時間蛻變成長,從原來的少年人模樣,變為成年人姿態。破困脫身後,卻不再自稱為軍,反而改名“張君寶”。
這個天子世界土生土長的人,或許一時之間,還意識不到張君寶究竟是誰。但蕭元亨是什麼人?他是天外來客啊。在無數世界的無數歷史之中,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張君寶,根本就是張三丰出家為道之前的俗家姓名。也就是說,所謂的漢人第一高手軍,和武當掌門張三丰,根本就是同一個人。
而且,在崖山的時候,軍親口向徐達說過,自己曾經也在太極玄棺裡面修練過。有了這句話,便足以證明,張三丰就是太極玄棺裡面的“臣”。
此外,三年前大都皇城血戰之後,張君寶暗地裡去找徐達,不惜花費三年時間,去訓練和培養徐達,卻又刻意不和朱元璋見面。言語之間,似乎顯得有難言之隱。雖然徐達對此感覺百思不得其解,但蕭元亨已經洞悉張君寶真正身份,對此自然也不會感到有什麼奇怪。
張君寶,或者說張三丰,是宋帝昺的臣子。理所當然,應該向宋帝昺竭誠效忠才對。朱元璋早被證實身具天子龍氣,不但自身武功卓絕,身邊也人才濟濟。那麼顯而易見地,為了宋帝昺可以登基復國,張三丰就應該第一時間剷除朱元璋這個威脅才對。
但事實上,張三丰非但沒有這麼做。反而處處維護朱元璋。以前,蕭元亨始終想不明白,這究竟是為什麼。但現在見面詳談之後,蕭元亨就有些明白了。
因為張三丰認為,朱元璋就是紫微帝星轉世。紫微帝星,就是真命天子。對於天命的敬畏,顯然蓋過了對宋帝昺的君臣之義。故此,竟不惜反叛宋帝昺。
或許,說反叛是有些過了。但無論如何,陽奉陰違四字,是一定沒有錯的。
可是,朱元璋竟然死了。被寄予厚望,認為他天命所歸的朱元璋,居然死了。毫無疑問,對於張三丰而言,當他知道這個訊息時,肯定感覺猶如晴天霹靂吧?隨著朱元璋死去,張三丰之前為了他所做的一切,也都付諸流水,變得全無意義。打擊之沉重,也可想而知了。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上的打擊,所以張三丰才會對蕭元亨再三指責,甚至顯得有些咄咄逼人吧。
雖然也有些同情張三丰。但既然關係到自己,蕭元亨當然不能接受對方的指責。不得已,只好反過來利用這件事作為武器,向張三丰發動進攻了。
自己苦心保守了幾十年的秘密,忽然被人無情地揭破,剎那間,張三丰張口結舌,竟瞠然不知所措。甚至連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要知道,像他這種修為已入化境的高手來說,呼吸節奏居然出現紊亂,簡直比六月飛霜還要更加不可思議。
過了好半晌,張三丰才忽然一聲長嘆。頹然道:“蕭小友,事到如今,也不用隱瞞了,不錯,我就是張君寶。同時,也是宋帝昺的臣子。可是正因為這個緣故,我才刻意栽培朱元璋,希望他能夠成就大業,登基稱帝。”
蕭元亨好奇地問道:“這又為什麼呢?據我所知,張真人你和朱元璋,只是見過幾面。難道幾面之緣,在你心目中,竟然比數十年君臣之情更重?”
張三丰嘆息道:“非也。只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人,比我更熟悉君上的性格。君上自從當年亡國之後,心中一直鬱積著股戾氣。近百年來,這股戾氣已經刻骨銘心,無從消解。
所以,君上一旦現實,勢必大開殺戒,把所有不肯臣服於他的人,統統置諸死地。到時候,絕對就是蒼生之劫。只恐怕……會比亂世天魔作亂,更加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