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二十五年十月初一。
攝政王儀仗再有三天便會抵達京都的訊息已在玉京城裡傳揚了開來。
於是,偌大的玉京城這些日子似乎就變得比過年還要熱鬧。
兩年前,有個遠在廣陵城的少年的大名彷彿一夜之間就響徹全城,那是寧國大儒、太學院院正花滿庭花老大人所帶來的他的詩詞文章。
這些詩詞令玉京城所有青樓裡的姑娘們為之瘋狂,也令玉京城裡的那些大家閨秀們為之神往。
當然也令玉京城的那些學子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又心生嫉妒。
對於玉京城裡普通的街坊們而言,他們記住李辰安這個名字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的詩詞——
那東西太高雅。
一日為三餐而忙碌的百姓們對此是生不起興趣的。
也看不懂。
更品味不來。
他們是因為聽說那少年是追著定國侯府的那位三小姐而來的……
鍾離三小姐在京都極為有名,聽說有沉魚落雁之美,有羞花閉月之貌!
又聽說鍾離三小姐本身的學問就極高,還善於經商。
當然這位侯府三小姐距離他們也極為遙遠,如那九霄之上的星辰一般,非他們所能觸及的存在。
可偏偏有個廣陵城的少年跑來了京都,聽說就是為了三小姐而來。
定國侯府是何等樣的存在?
侯府門前的門當,也就是那兩個抱鼓石足足有一人多高!
門楣之上的戶對,那可是足足六根木雕!
這樣的家世就算是放在這玉京城裡,也是屈指可數的存在。
他一個窮酸秀才,門不當戶不對,竟然敢來攀定國侯府的這棵高枝,那必然是一場笑話。
百姓們更樂於這樣的故事,並因此而記住了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
然而……這出戏卻偏偏如此離奇。
他以攝政王的身份成為了寧國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他離開京都兩年,傳聞他死在蜀州,又活在了吳國!
他回到了寧國,又跑去了北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