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滿洲十五城
眾人隨著惠明亦是在這城守府叨擾了有些時日,雖說是救得惠明一次性命,也著實有些不太自在。
畢竟這裡真正當家的主子,還得是盡虎關的城守劉洪義。
說是深秋,差不多已經到了入冬的季節,惠明自是與城守劉洪義商量好,站位自然是無言中確定下來,既是功成,那便就該身退了。
也不知惠明怎得說服的曲無過,這個逍遙浪蕩的劍客,竟然是答應下要隨一眾人將惠明送往十五城的都城,惠明之父惠政王的地界。
雖說惠政王父子親為血肉,卻亦是分隔不近,名義上都是惠政王的州城,實然是為長子惠賢以及二子惠明的抗衡勢力分佈。
二者各佔一角互不往來,這番惠明不辭勞苦前往滿洲城,甚至道途遇險也在所不惜,無非是因自家父王年長病重,皆有野心,亦是不知誰能真真正正地掌控這滿洲的十五座城池。
惠武已死,惠信年紀尚幼,即便惠政王想要選嫡承,必然要在惠賢與惠明之中選擇其一。
惠明懂得這些,惠賢自然也懂得這些。所以那些沿途而來令惠明險些身死的埋伏手段,其目的如此分明,幕後之人自然不言而喻。
除卻四子惠信,惠政王一脈以武震懾一方,無論是惠政王自身,還是惠賢惠明一等,皆是那等文韜武略步入上乘的奇材。
尤以惠武為甚,蘇扈尚是李江水第一將軍之時,多征伐戰事,經百戰殺百將而不敗,獨獨敗給過惠武一次,奈何謀略謙遜一籌,既是戰爭,個人難抵千軍萬馬,故惠武終是敗在蘇扈手上,但這般一看,惠家眾子,於這方亂世中顯得極為耀眼。
只是如今的惠明身為一方準諸侯,統御三座城,身份在尊,出手自然要多加註意些。
更是因截途遇了埋伏,落下不小傷疾,自盡虎關修養這些時日方才痊癒,故多在盡虎關耽誤了些日子。
也虧得這些日子,拉攏了邊關守將劉洪義,說服了遊俠劍客曲無過,收穫不可謂不豐。
惠明勢力處於滿洲十五城最南,與李江水的勢力相鄰,而盡虎關的位置處於極西,這般細細想來,自是繞了一個大圈,費了好多功夫。
但所有人心知肚明,這次前往滿洲城,必是暗流湧動一番龍爭虎鬥,皆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定得再握一些手中所掣肘的底牌。
不僅惠明,想必那惠賢在回朝途中,亦有意沿途遊說了那些不曾站位的城池勢力。
滿洲十五城裡,惠賢自最北佔據四城,惠明自最南佔據三城,雙方雖是滿洲中鼎上的勢力,但尚不足半數,除卻滿洲都城,那其餘七城,便顯得格外重要。
所以待惠明攜五人離了盡虎關時,並非直朝北方滿洲城去,而是斜往東南,往另一個關口趕去。
盡虎關的城守劉洪義自然是擔憂不已,本想為惠明擇些精悍兵將護衛,被惠明嚴詞拒絕,稱關頭要塞,更需良材,身邊五人,自是足以。
滿洲十五城中,有五道關口,皆是鎮守在一方邊塞處,極東是為惠賢四城之一,極南是為惠明三城之一,極西自然是盡虎關,極北想必已被惠賢招攬,這最後一處,便在西南角落處。
所謂關口,自然不多富碩,更是連年戰火不見停歇,這也導致關口城池比不得其餘內城富饒,但亦有不同,既是多有戰火,自然要把心思放在這些個邊關處,所以這些關口的兵力皆是滿洲十五城最為龐大以及強悍的。
其中盡虎關地處荒原,少有人煙,在這五道關口中算是最弱的存在。
而這番前去的西南關口——峙城,乃是最為獨特的存在。
之所以稱為最是獨特,是因這道關口,在滿洲十五城的版圖中,離得最為偏僻,直直漫入到他方勢力之中,亦是連線其餘城池極長路線,幾乎是為獨立的一座城,孤零零隔了好遠。
這也是惠明為何沒有先去西南,反而先往極西盡虎關的原因。
若是他方勢力來犯,其餘城池派遣兵馬增援自是得耗費好些時日。
但這峙城,卻被稱作滿洲城外,最為堅固的一座城,更甚其餘四道關口。